在去年四月份媒体就智能建筑节能方面采访了余教授,了解了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此次余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接受了记者“大众化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成项目”的特别专访。
【余庄教授简介】
现任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
社会学术兼职: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绿色建筑 可再生能源建筑 智能建筑
记者:请余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最近的学术成果。
余教授:现在在智能建筑领域,在大环境下有一些变化,说的最多的就是把智能建筑系统应用到建筑节能方面,让建筑更加节能,把能源节能和环境保护运用进来,落实到具体的目标上,都是朝着节能和环保两个方向。近几年,国家在这方面也特别重视。下面我就带你们参观一下我最近完成的一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示范项目。
记者:请余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的一些特点。
余教授:在这新做的项目中,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答案。首先它是“0能耗”,不需要用电,楼顶斜面敷设太阳能电池,直接送往电网里面,一年的发电总量,与建筑的舒适度调整和照明环境光用电相当。相当于自己发电自己用,非常节能。
这里都是成套的技术,在地下有八个洞,把塑料管接入地下。在武汉这里地下的温度都是18至20度,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是最好的温度,当水在地下跑一圈后,水可把温度带出来,温度出来后通过循环,把地下的冷热源抽出来,室内舒适度和温度的调整,而且这个温度是纯自然的,非常舒服。
“特别”的窗户
这房子本身都是特别设计,比如说窗户,同一般的不一样,而是各个方向的也都不一样。里层是普通的窗户,外层的遮阳窗户贴了膜,到了夏天,太阳就晒不到室内,但是到了冬天,遮阳窗户成为反射窗,太阳就可通过窗户反射到室内,这就是太阳能的应用。正是因为光照射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各个角度的窗户就不一样,比如北边的窗户在夏天,对室内影响就非常大。
地板出风口
像这样地板的出风,在国内也是首先开始使用。因为常规空调,都是在天棚进、出风,这个建筑却是地下出风,天棚出风。这种方式与都是天棚进、出风相比较节能30%。
新风机
现在用的是这一个机器,它是一个“新风机”,它把外面的空气,吸到室内来,进行热交换以后,把热空气排出室内,人呼吸的就是冷空气,这个冷空气不会直接排出去,而是送到这个墙内,这个墙是空心墙,里面是通风的,就可保温,外层是聚氨酯,里面用板块隔墙,中间为空心,空心可以把墙的厚度降低,不管室外的温度怎么样,流动的空气都能把室外跟室内隔绝。
太阳能电池
这一示范建筑还会把冬天的冷和夏天的热存储到地下,然后反季节再使用,资源再利用。这些功能都将使用智能建筑控制运行,目前正在进行调试。使得能更好的与建筑节能相结合,策略上将会全方位考虑温控、水控、流速、电机变频、安保等联动,进行更高层次的系统集成。
记者:如果您要为整套节能建筑取一个名,你觉得什么样的名更能体现这套建筑的特色?
余教授:目前取名为“000PK”。具体的含义是0能耗、0排放和舒适度为0,P是指“popular”大众化,K是指“key”关键技术集成。三个零和P加K,就构成了这一套建筑的特色。
记者:就目前来说,整套建筑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推广呢?
余教授:这是建设部和财政部的示范项目,叫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从去年开始计划做这个项目,五个月前真正开始实施,基本已完成。之后还将逐步完善,应用完成实施后,将重点进行推广。
记者:这一套建筑是否会有一定的环境限制呢?
余教授:这一套实验的基本是以长江以南为基础的。由于气候不一样,长江以北应用还需进一步改进,北方要使用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具体调整。这一套比较适合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尤其对于武汉“火炉”来说,冬天很冷,夏天很热,特别实用。主要应用在对空调和采暖要求不是非常严格的场所。造价低,使用费用更加低,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