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能源环境论坛上,绿色能源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与会专家无不对传统化石燃料的前景表示担忧。绿色能源成为今后人类能源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7月7日,长期关注国际油价走势、研究国际金融市场与能源价格的业内人士刘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是实现能源独立的重要一步。政府需要在这个产业比较弱小的时期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曾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论坛中指出,中国的能源结构有别于发达国家,煤炭占70%,核电等新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发展短期内就可以产生能源供应的清洁能源。
周大地指出,对中国来讲,发展低碳能源是有可能的。但是,发展是有过程的,要有科学性,要讲经济性,要考虑公共资金投入最大、最优化的问题。不能盲目投入,否则尽管花费了很大力量、投了很多钱,但是能源增量问题依然得不到根本解决。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是要科学借鉴国外经验,不可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和理念。我们应该多搞科技创新,而不是盲目把国内不需要的产能做大。
中国新能源第一个就是可再生能源,从电力开发角度大幅度地使用,根据中国的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太阳能将达到30%,核电将达到8%,风电将达到12%。核电能源会有4倍左右的增长,太阳能与风电会有50%的增长。中国的太阳光伏电池制造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建设部等几个部委对太阳能利用的补贴强度非常大。
中国新能源变革中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中国的风电亟待开发。此外,清洁煤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纷纷看好。
刘涛认为,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在推进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中国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他建议:第一,首先要做的,是在全民间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重要意义,使环保和减排有一个厚实的公民社会基础。否则,相关政策的推动必将遇到重重阻力。第二,政府当然应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第三,在政策上,新能源振兴计划必须有民营经济的一席之地,必须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在政策准入、银行信贷(包括贴息)、创业板上市等方面给予必要优惠和倾斜。第四,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依托,为国内企业并购国外新能源企业、收购新能源技术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