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8日~10日,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445家企业展出了最新产品与技术。
在这次会议上,政府、相关专家乃至风电设备生产企业代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经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后,中国风电装备投资已经呈现过热势头。
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2009年1~5月份,中国建成风力发电机组134万千瓦,呈现正增长。风电设备的高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其他装备的增长速度,也远远大于国际风电发展速度。”风电装备制造业大会一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就宣布了风电设备2009年上半年取得的辉煌成绩。
在当天的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表示,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风能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亿千瓦,届时将成为全球风能开发第一大国。而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于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的远期规划还是3000万千瓦。政府的大力支持,正使中国风电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资料显示,《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促使中国风电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中国风电装机总量为126万千瓦,到2006年年底为260万千瓦。到2007年年底,装机总量为590万千瓦,比2006年又增长了126%。2007年当年新增风机330万千瓦,又比过去21年的总和还要多,并超额20%,实现了原定到2010年500万千瓦的目标。到2008年,中国装机容量约为1215.3万千瓦,累计装机增长达106%。
“连续两年内,风电场在百万千瓦级上翻番充分表明,中国风电建设从2005年开始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风电市场。即便如此,中国风能市场整体开发程度还不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施鹏飞介绍说,综合来看,中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巨大,陆上加海上的总量有7亿~12亿千瓦,而到2008年,已装机量仅为可开发量的1%左右。在未来能源结构中,风电完全可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特高压可有效提升风电输送能力
亚洲开发银行地区和可持续发展顾问田军第二个在会上发言。
在回顾了中国大力发展风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后,田军着重指出,中国的风电发展与欧美地区的风电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风电资源与负荷中心相距很远,大多处于电网的终端位置,资源的特殊地理分布,给中国风电的入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田军判断,中国发展风电,已经不再是前两年主要取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而是取决于电网的发展。田军由此得出结论,从大规模来看,中国必须走大风电加特高压,实现风电的远距离传输之路;从小规模来看,中国必须重视小规模的分散用户,开发出适合其使用的风电设备。
高虎在发言中支持了田军的判断。高虎认为,中国风能的分布呈现“一片一线”的特点:一片主要是指中国的三北地区——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的广阔地区,一线则是指以江苏沿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从国家发改委已经形成的发展规划来看,中国将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吉林、河北、江苏等地进行集中开发建设,从而形成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而这些地区恰恰大都是电网的薄弱环节。
因历史欠账原因导致的电网建设不足和并网技术等难题,导致2008年中国1.2亿千瓦装机容量中,仅有8千万千瓦接入电网,近1/3的风电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转机随着中国大规模开展特高压电网建设正逐步到来。
2009年1月16日,中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全面建成。与此同时,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大幕正全面拉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划,预计2009到2010年,特高压电网投资将达到830亿元左右,其中特高压交流570亿元,特高压直流260亿元,到“十二五”初期,将初步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骨干电网。
今年7月初,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到内蒙古考察时表示,风电是清洁能源,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支持。他希望大家解放思想,共同努力,促进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刘振亚当天还视察了未来内蒙古锡盟—上海西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一个站址,该工程可行性研究已经于3月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明确表示,如果该工程能够启动,将极大地提高蒙东电力输送能力,促进煤炭资源、风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