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火电收紧,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出台,风电行业乘势勃发。一连串政策利好的背后,鲜有人注意到激情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尽管风电产业在内蒙古的发展势头正劲,但直到内蒙古相关部门紧急上书中央,要求解决风电的出路问题时,行业发展的致命短板才暴露在公众面前。
“风电三峡”梦
7月20日,外省商人王明第一次从呼和浩特飞往乌兰浩特。当飞机途经乌兰察布市境内时,地面的景象让王明震惊了:由千里高空俯瞰,茫茫大地上千万只白色的风电设备笑傲长空。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唯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才称得上“内蒙古一绝”。实际上,在乌兰察布,在赤峰,在包头,在内蒙古长风浩荡的地方,对于大风车成排运转的景象,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
风能极其丰富的内蒙古,吸引着大批商人不远千里前来投资。据内蒙古官方统计,目前有超过200家企业已经或准备进军内蒙古风电产业,截至今年5月底,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达315.28万千瓦,一跃成为全国的领头羊。
据了解,在国内约26个省区的风能资源中,大约有32亿千瓦装机容量可供开发,而内蒙古可供开发的风能就达14.6亿千瓦,占到全国的近一半。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秉军介绍说,国家强制规定,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可再生能源(不含水电)发电装机比例2010年要占到3%,2020年要占到8%。而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运行最简单的发电方式备受青睐,内蒙古风电发展因此迎来良机。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适时提出打造“风电三峡”的构想。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原则,初步规划到“十一五”末,全区风电装机计划达到800万千瓦,“十二五”末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内蒙古自治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8月1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要达到‘风电三峡’的目标绝非难事。”
热情遇“冷”
尽管风电发展态势喜人,然而,有关风电外送的种种困难却让内蒙古遇到了尴尬。近日有媒体引述国家能源局的说法,内蒙古目前约1/3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处于闲置状态。
面对这种“车多路少”的状况,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也感到头疼,遂紧急上书中央,要求采取措施解决内蒙古闲置风电的问题。
8月11日,上述自治区发改委官员向记者证实了上书一事,在其递送给中央的材料里,清晰地表明了风电行业面临的窘况,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风电外送。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电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由东北电网管理,与东北电网联网;西部为独立电网,归自治区管理,与华北电网联网。西部电网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最高负荷1500万千瓦。按照目前的调峰能力和管理水平最高可容纳20%计,西部电网可容纳风电约600万千瓦左右,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所发的电需要邻近的东北、华北电网吸纳。也就是说,大电网吸纳风电的规模、速度决定风电基地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这就需要建设风电场的配套电网工程项目,而建设500千伏的输电线路,平均每100公里需要3.5亿元,特别是内蒙古这样地域广阔的地区,电网建设所需资金更是巨大。这对于风电场投资者来说显然不太现实。
另外,由于风力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风电大规模介入电网会使电网的可靠性和电网负荷预测精度降低,从而影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从理论上讲,目前全球风电占电网电量最高比例为40%,内蒙古直调装机容量2300万千瓦,按此计算全区可接纳风电800万千瓦以上,实际上由于内蒙古电源结构单一、调节能力有限,能接纳的风电要远小于这个数。邻近的华北、东北电网中,只有东北电网承诺接纳内蒙古风电600万千瓦。
期望国家帮助解决
上述官员向记者透露,由于风电外送问题不好解决,为防止大量风电装机容量闲置,内蒙古今年基本没有再审批新的风电项目。
按照实施风电开发与风机制造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内蒙古实施了风力发电与风机设备制造挂钩的联动政策,优先给前来投资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配置风能资源。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内蒙古已有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企业16户,其中5户企业已建成投产。
由于风电外送受阻,使内蒙古迅速收缩风电开发行为,这势必会影响到风电设备投资商的热情。
事实上,内蒙古自治区也在努力实现突破。2009年,自治区投入巨资改善电网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锡林郭勒—山东、鄂尔多斯—河北石家庄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的前期工作,两条通道建成后,对网外送电能力将由现在的400万千瓦提高到2400万千瓦,可解决600万千瓦的风电送出问题。不过,国家尚未核准此项规划,也没有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案。
“单靠内蒙古自治区的努力,想要改变全国的能源结构,这显然不现实,关键是上面要有所行动。”上述发改委人士说。
据悉,内蒙古风电出路问题已引起国家电监会、中电联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重视,已组成课题小组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