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大自然中固有的太阳能电池,因为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成能量。所有的光合作用生物均利用自身细胞中的蛋白质“触须”捕捉阳光,将其转化成不同量子态的能量,然后将能量引至细胞反应中心——扮演重要角色的起动分子。起动分子能在释放电子的同时使细胞内的化学转化不断进行。然而这些“触须”必须在太阳能捕捉和能量运输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们的表面积既要够宽大以便捕捉足够的太阳能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同时又不能过大而影响其将能量运输至细胞反应中心的能力。
这种能量的传输与物理中的量子力学有相通之处。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能量以不同的量子状态存在,而不同状态的量子状态可以叠合存在并相互影响,适时地增加或减少相应的状态,以使传输效率达到最高。而如果“触须”捕捉到的太阳能经过精心计算被分解成叠合存在的不同量子状态,相互促进,那么太阳能传输至反应中心的效率就会达到近100%。
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名为穆罕·沙罗法的化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某一类型绿色光合细菌体内的某些“触须”就能实现太阳能近100%的传输效率。而这些高效传导“触须”旁的其他“触须”的功能则是将太阳能分解成不同的量子态,相互叠合并相互缠结。
此外,多伦多大学的化学家乔治·休勒斯在即将发表的研究中表示,一种海生的藻类也使用了类似的太阳能转换方法。有趣的是,存在于细胞体内的量子态生命力较强,即使在室温或复杂的生物系统中也能生存较长时间。相比而言,在物理实验室里进行的量子实验中,即使是最轻微的干扰也会破坏量子叠合(或量子态)。
研究人员表示,既然植物中的能量也以量子态存在,那么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与量子信息学这两门学科就非常有必要,它将有可能为人类带来“生物量子”太阳能电池,实现太阳能近100%的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