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黄鸣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倾注于此,并先后做成了数十台。但那些太阳能热水器,却被他陆续送给了亲朋好友,留给自己的除了一腔热血,还有95万元之巨的负债
2006年2月14日晚,激情四射的情人节,掩饰不住北京的阴冷。在北京参加完各种会议后,累了一天的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显得颇为疲惫。晚上8点左右,他独自一人登上了从北京返回山东德州的火车。身边没有任何助手跟随,更没有自己带车出来,这让他显得低调而朴实。甚至在列车的软卧车厢里,和他同在一个包厢内的其他三人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他们更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知名企业的身价过亿的大老板。
当火车已经开动的刹那,《中国新时代》记者匆匆登上了这趟列车。此时的黄鸣,正在包厢看报纸,当记者出现在他的面前时,黄鸣愣住了,显然,他没有想到竟然会在火车上遭遇记者的“围堵”,几秒钟后,黄鸣疑惑的说:“你怎么会来?”
一番解释之后,黄鸣放下手中的报纸,和记者一起来到餐车里,采访就这样开始了。“我正准备在车上写一些材料,看来这个材料是写不成了。”黄鸣说。
实际上,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打算在车上工作的时间也被记者占尽了,当然,随和的他并未因此而不快。
退位总裁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很多的会议要参加,年底与年初的时间是最忙碌的。”黄鸣略显无奈的说。
虽然黄鸣仍然非常忙碌,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公司的具体事务他现在已经不再管了。“我在过完年后,刚刚把总裁的位置让出,已经将一名副总提升为执行总裁,公司的具体事务都由他来管理运营。我现在只主抓企业发展的方向,或者其他重大的决策。”他透露说。
这位由黄鸣亲自提拔的执行总裁,黄鸣觉得他的市场意识及思路比较好。
黄鸣的转变,可以看出他的超前发展意识。而这样的转变,与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的做法不谋而合,难怪有人评价说,退出一线,好象成了商界的流行趋势。
而这样转变,对皇明集团意味着探索步入大型企业先进管理运营模式的开始。已经48岁的黄鸣深知,做民企开始是“刀马皇帝”,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继续“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模式就不行了。
黄鸣回忆说,从2000年到2003年这一段时间内,企业出现了很大的波折。一开始是快速发展,几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后来回落到15%~17%的增长幅,期间还有震荡;显然,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当时的黄鸣有些困惑:是选择继续保守发展,还是要改革思路?最终,黄鸣选择了改革。尽管今天的皇明集团已经改革成功,但最初的选择过程确实是艰难的。
改革初期,黄鸣任命了两个营销方面的副总,但他们从来没有做过太阳能销售。消息公布后,很多过去的销售元老并不服气。于是,黄鸣便耐心的逐一做思想工作,——技术出身的黄鸣,有着非常厉害的谈判特长。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一天,黄鸣与一位老员工谈话,前后只用了五分钟便将问题解决,令这位老员工心服口服。“我说,我是太阳能热水器营销战略层面的第一高手,你是战术层面的第一高手,这没得说,公认的。但是我们这两个第一高手在一起,这几年企业的发展却陷入泥潭?为什么?”黄鸣回忆说。
[page_break] 如今,在黄鸣看来,新上任的执行总裁才干了两个月,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为什么?原因就是创新。“我承认,是过去成功的经验束缚了自己,反而失去了创新。”黄鸣沉思着说。
当时,管理层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对派”包括企业的中高层,都是有能力、有经验的人。黄鸣突然想到了杰克·韦尔奇的一句话:“有一种人不能用,有能力、有经验、有影响力,但不认同的人。”于是,黄鸣茅塞顿开。他狠下心,分两次砍掉了共六千人,并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再争了,就是朝这个方向走,如果大家不认可,不换思想就换人。
尽管黄鸣选择了从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但由于团队的一致性与管理层有效作用的发挥,皇明的销售量增加70%以上,利润翻了好几倍。尝到甜头之后,黄鸣更加认可“让别人来说话”。
2006年的指标,黄鸣制定的心理指标是销售量与利润都增加50%,但管理层却提出了一个增幅120%的计划,这让黄鸣喜出望外,并最终将指标定在了100%。
黄鸣认为,自己退出总裁位置是退出一线是管理的里程碑,“不是说我非要退,是企业到这个时候了,你就得自己退下来。不当总裁,是为了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
创新的呐喊者
不断的改变与创新,是黄鸣这些年以来一直坚持的目标。
2003年3月,黄鸣联合56名全国人大代表向人大常委会提交了环保节能议案,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议案发起人之一。2005年2月28日,这部法律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系统,还将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这些都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黄鸣说。
“我感谢那些默默为立法作出贡献的消费者、记者、政府领导、环保人士和专家等等,我只是一个议案发起人,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而在黄鸣看来,解决国家能源危机也不应该避讳讲经济,经济是最大的驱动力,作为商人不讲经济,但要讲盈利,企业的盈利也要和整个社会发展,和整个未来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应该和谐的。
看着能源在消耗、废物在排放,黄鸣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该怎么办?“他们现在还没有生命,没有发言的权利,所以我们这些人应该做他们的代言人。”他提出,人们应该强烈地向社会呼吁: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白云,为他们留下一点宝贵的资源。
“中国人讲孝道,从来都是讲子孙对长辈的孝道。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对我们后代人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这个应该是‘现代孝道’的一部分吧。我们很多人不敢讲出口,羞于讲出责任、使命、良知,但这时候恰恰应该大声疾呼!”黄鸣激动地说。
[page_break] 有这样的责任感,一段往事不得不提。大学读石油专业的黄鸣,在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石油勘探人,还曾一度成为业内的“石油小专家”,并数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当时,黄鸣却清楚地记得大学第一堂专业课上教授讲的一句话:“全世界的石油只够用50年,而中国的时间更短,因为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
黄鸣的“叛逆”始于18年前。从石油行业突然转向环保领域,起因是因为一本书。正是那本贝克曼的《太阳能—热能转化过程》,解开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困惑。黄鸣差不多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痴迷其中,此后,他不单反复研读这本“太阳能的圣经”,还亲自动手做机器,做完一台继续改进做第二台。这一玩就是8年。
黄鸣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倾注于此,并先后做成了数十台。但那些太阳能热水器,却被他陆续送给了亲朋好友,留给自己的除了一腔热血,还有高达95万元之巨的负债。
“我相信,为热爱的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终会获得回报。”黄鸣自信的说。如今,黄鸣已经从最初的可再生能源实践者,成为了可再生能源典型的呐喊者。但是,人们或许想象不到黄鸣经历的艰辛。
1994年,黄鸣经历了一个人生的大转弯。一台送给朋友作为结婚礼物的热水器在婚礼现场的试验中获得了一位厂长的青睐,于是,几乎身处绝境中的他在这位厂长的点拨下,下海成立了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并成功卖出了第一台热水器,自此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事业。
坎坷创业路
创业初期,黄鸣的经历可谓九死一生。“如果没有九死的话,五六次也有了。”黄鸣不失幽默地说。
最危险的一次是爬树,因为当时很多楼房没法上楼顶,但消费者买了皇明的产品,安装就得黄鸣亲自爬树。当黄鸣爬到最上面的树枝时,再往前一步树枝肯定得断,但离楼顶还差半米,怎么办?他开始了惊险的尝试,开始打秋千般地晃,晃到最后,他努力向楼顶一跃,“嗵”地一声,重重地摔在了楼顶上,差一点就掉了下来。
“现在想想挺后怕,最怕的不是说我的女儿少了父亲,关键是中国太阳能、世界太阳能少了一个开拓者。”黄鸣笑着说。
“讲到太阳能故事,在世界上我不能算是最狂热的,我应该是最执著的。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太阳能的专家最苦,他们没有商业化,他们只是一个铺路石,甚至就是一个‘夸父’,最后牺牲掉了,像他们那样的人有很多,我觉得我是最幸运的一个。”
幸运的同时,还有无奈的一面。“我一直强烈地对全社会进行呼吁甚至抗议,大多数媒体、大多数的公众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些媒体和一些官员,甚至包括我自己在某些场合宣传太阳能产品,宣传太阳能技术的时候都有一点怯,担心被说成是商业宣传。”黄鸣说。
这让黄鸣想起了韩国人,韩国无论是汽车还是钢铁,他们所有的民众谈的是“我们的汽车,我们的不锈钢板,我们是世界最强的”,所有的官员和媒体都为本国的产品和品牌不遗余力地进行呼吁。
[page_break] 对于整体行业的发展,黄鸣也遇到很多困难。“太阳能产业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片荒漠,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得找一片荒漠进行勘探、打基础、建房子。”这种说法毫不夸张,因为有些东西是买不到的,既不能从国外进口全套产业体系,也不能在国内找到参考样板,都需要自己设计、自己创造和改进,这就叫做完全的自我创新。“创新对于皇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
现在好了。《可再生能源法》在强制上网、成本分摊方面做出硬性的规定,并从国家要制定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分类上网电价和财政税收的鼓励措施等方面,确立了法律保障。这也预示着,中国太阳能产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5年6月,《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几个月后,全国200余家主流房地产商齐聚山东德州,召开“2005中国住房发展论坛”,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皇明集团共同探索太阳能建筑综合解决方案。住房建设走节能道路,成了房地产商们看好的领域。
在2005年最后一天,黄鸣用自己优异的答卷,获得了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皇明所从事的绿色产业的认可,更是国家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环保产业的一种态度。”黄鸣颇为欣慰。
太阳能的拓荒者
正是一种使命感,使黄鸣成为了中国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的领军者。
黄鸣始终心忧天下。在山东德州,建立起一个全球最大的太阳谷,建立全球最好的绿色能源旅游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始终是黄鸣的梦想。他还希望,自己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可以推至全世界,让所有人都不必再为能源有一天耗尽而担忧,而且让子孙后代可以有一片“蓝天白云”,幸福快乐地生活。
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他孜孜不倦。
而谈及未来的发展,黄鸣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不会去构想未来要发展成怎样的规模及效应,那些目标只是理想化的内容,我只要做好眼前的每一项工作。”
不久前,与皇明同为环保企业的无锡尚德电力在美国纽交所顺利上市,一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无锡尚德的上市是件好事,这足以证明世界及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尚德现在上市是最理想的时间。”黄鸣说。
但是,黄鸣却并不急于上市。“不忙上市,是不想失去行业话语权。”对于新能源——这个在资本市场受追捧的行业,黄鸣表现出了更多的冷静与理性。
“其实,我们与战略投资者的接触已经7年多了,但迟迟没有吸呐资金进来,主要是我感觉到我们做的还不够大,在企业还小的时候吸纳战略投资者就要让出更多的股份,那样容易丧失行业的话语权。”黄鸣说。
如今,黄鸣的企业仅品牌价值就达到51亿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供应商;而黄鸣本人,也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第一人”。
[page_break] 企业发展十余年间,黄鸣的皇明太阳能集团累计推广太阳能8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7—8年、整个北美16—18年的推广总量;2005年推广量达到200万平方米,相当于欧盟的两倍,北美的四倍,由他发起的太阳能科普万里行至今已行程8000万公里,产品累计为国家节煤1000多万吨,减少相应煤污染排放量500多万吨。
这样的企业及规模还“小”吗?显然,黄鸣有着另一个担忧:如果过早地把股权让出去,那么管理团队的空间就少了;同时,上市并不是做企业的目的,自己更不是为了圈钱,更不想落入股市圈钱的悖论里。
但这,并不表明黄鸣将“自绝”于资本市场。“目前企业与海外一些战略投资者的接触正在加紧进行,海外上市的计划正在努力实施中,但时间与上市的方向暂时不能透露。”黄鸣摆着手说。 尽管在他看来,公司上市是肯定的,皇明最终是要变成一个公众企业的。但黄鸣现在还是尽量拖延。“世界上,有两种钱最不好用,一种是贷款的钱,一种是投资者的钱。要自己必须先规划好了,融资之后干什么才行。钱太多不是好事情,有几个人能克制住自己而不冲动?”
如今,黄鸣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国内。但国外特有的环境,也使得黄鸣只能一点点的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在太阳能方面到国外市场做比较难,因为国外总量只有24%,所以要开拓这个市场成本很高,还会遇到很多的阻碍。”
黄鸣曾在不同的场合讲过相同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会像我们一样能够用生命去奉献太阳能事业,所以没有人可以跟我们竞争,如果有,那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幸事。”
如今,只保留董事长身份的黄鸣可以经常在外面开会学习,有时间,黄鸣还经常去踢足球,——那是他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在足球场上,黄鸣最喜欢当前锋。他的身上已有很多处伤疤,——都是踢球时留下的,但那却丝毫没能影响他对足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