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两个人的发展模式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适合国情和实际的,才是最好的。德利国际集团始终坚持二十字方针,“统筹规划,多能互补,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综合应用”。
记者:杜总,您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我们想问您几个问题:
1、 您出席此次大会的愿望是什么?
我是想呼吁大家为第三产业,乃至新能源产业产生共鸣,促进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
2、 中国的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您觉得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我觉得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
第一方面,需要政策的引导,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只靠国家政策的输血是不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要增加造血功能。企业必须盈利,才能可持续发展。但在盈利之外,还要有精神导向,我们德利的最高利益是道德利益,我们不能去影响环境的变化。
第二方面,模式,我们到底采用什么模式去实施,如何利用新能源,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损耗,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有三个比较成功的模式:一是在农村,当前农村在搞农村小区住宅,如何利用太阳能?太阳能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热水,二是照明。二是学校,现在我们给学校提供的比较好的节能方案就是采能,用于洗浴,过去供热采用的是煤、气、电、油,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较大。由于学校是非盈利机构,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所以我们对学校采用的模式是由我们进行投资,根据节约的水和电,我们收取其中的差价,这样算起来,五年我们就能有回报。而我们的太阳能的利用期限是15年到20年。三是工厂,我们能解决低电压状态下的照明问题。
第三方面,市场化,我们必须由政策引导市场化,然后带动资本的进入,推动资本运作进来。国家的产业政策方面是相当配套的,有了好的模式,有了市场,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进来才能可持续发展。
3、 本次大会为关注“哥本哈根会议”而进行呼吁的“绿满神州”活动,您认为气候变化的国际形势对中国的环保新能源企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我觉得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还有全球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第一个机遇,大家都认识到气候问题是全球问题,而不是单一国家的问题,也不是单一个人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整个大的形势;第二个机遇是人们认可了替代能源、新能源,这是思想上的重视;第三个机遇是大家都想利用节能产品区替代过去能耗较多的产品。
挑战方面,我觉得有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行业盈利能力比较低,需要政策的扶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各个方面,包括欧洲,支持的力度在缩减,这对中国的出口产业影响很大,这就看大家如何去面对这个形势,如果处理得好的话,就能把挑战变成机会;第二,是技术,现在我们面临成本问题,必须降低成本,提高能效,达到智能化,达到智能化,这需要技术方面的更新,才能提高产业的高度;第三,是市场,现在大家都在解决单一的个人问题,我们要倡导如何共同面对今天的能源危机,因为新能源的成本比常规能源要高,所以市场方面也需要政策的导入,还有人们意识的改变,模式的改变,这也是我们未来很大的一个挑战。
4、 从您所代表的公司来看,贵公司对新能源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的推进作用?
前阵子,我在美国,和胡书记,参加中美低碳会议和气候变暖会议,我提出一句话,找出适合中国的低碳产业还有第三产业,这才是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两个人的发展模式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怎样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我觉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坚持二十字方针,“统筹规划,多能互补,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综合应用”。模式的推广产生这种思维,带动大家去做,过去只是靠单一产品、单一能源,解决不了系统问题。
5、 这一路发展过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有两大感受:第一,我们做了一件利己、利民、利国、利社会的事情,我们的节能环保产品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第二,可持续发展,它能使我们心里踏实,虽然回报率较低,但我觉得这种自己心里的欣慰是最令人快乐的。我们把太阳能转化为供大家体验、享受阳光的形式,我觉得我们干了一件很快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