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中国商界基本缺席印尼巴厘岛的气候变化大会。至少,我当时在会场没有见到一位知名的中国企业家。
今年的哥本哈根则大不一样,多位中国企业家出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这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万科董事长王石。
王石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带到哥本哈根的。这位全球最大房地产公司的掌舵人,同时是由企业家们发起的一家环保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的前任会长。SEE在两个多月前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咨商”资格,王石和另外几位中国企业家随后还获邀赴哥本哈根见证气候变化谈判。
这些中国企业家的第一站是比利时布鲁塞尔。12月5日,他们和全球数百位气候变化谈判代表、环保人士和商界领袖一起登上开往哥本哈根的“气候特快”。
在“气候特快”上,王石给外国记者讲起了关于全球变暖的个人体验:他喜欢登高,但登到那些著名雪山的山顶后,他发现上面的雪变少了。
王石还提到三个“70%”:“全球70%的木材流向中国,其中70%用在建筑工地,而其中再有70%用于住宅建设”。而他担任董事长的万科从2007年开始推行“住宅产业化”,将传统的木制模板换成可以数百次重复使用的钢模,在工厂里生产建筑构件。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高,但比较节能和环保。
这些言论,很快在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每日电讯》等媒体上得到传播。
王石后来告诉我,他这些话,“三个70%”云云,其实讲过很多遍,“但以前没什么人听”。如今,借助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东风,愿意听他讲节能减排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
在哥本哈根,中国的高级官员也认真倾听王石。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副主任解振华,在早餐桌上就和他交谈甚欢。
这也是王石在气候变化话题上直接影响公众的最好机会。作为一位拥有数万名读者的博主,他在博客上不仅讲述此次哥本哈根之旅的见闻,还捎带介绍一些气候变化的基础知识。
到哥本哈根以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等共同举办过一场“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以此集体表达他们的声音。除了王石,万通董事长冯仑、九汉天成董事长宋军等中国企业家也分别发表演讲。
或许是由于论坛在远离气候变化谈判会场的一家酒店举行,加上共同主办论坛的另外两家环保组织没有联络到更多的外国媒体和商界人士参加,论坛的大部分听众是中国人。不知道王石本人是否对此感到遗憾。而环境双语网站《中外对话》主编Isabel Hilton对我感叹说,中国企业家的声音如果仅仅传递给中国人,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论坛上,王石代表几家组织的200多名中国企业家宣读《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这些中国企业家承诺,设立企业气候变化战略,在减少生产和商务活动中的碳足迹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尽力支持并参与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活动,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目前,中国只是提出相对减排目标,即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但这些中国企业家走得更远,他们承诺将积极推动企业设立具体的减排目标,这种目标既可以是定量的相对减排目标,也包括绝对减排目标。
当然,他们同时也希望获得支持:构建全面、长期、有效的法律和财政政策框架,支持企业的低碳努力,创造出一个激励企业走向低碳的社会环境。
在很多人看来,这份宣言或许只是一纸空文。但王石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在我的生命中,11月26日是个转折点,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王石的表态让我感到疑惑,甚至怀疑过他的真诚。那一天,中国政府首次公布了碳强度目标:到2020年,在2005年基准上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但这个日子对一位企业家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于是,王石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两年前,他听到胡锦涛的讲话和印尼巴厘岛气候变化谈判的消息以后,跑了一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司,希望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做一些事情。这个要求,据说让当时负责接待的官员感到惊讶。
而如今,有了中国政府的碳强度目标,王石说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做事情了。他还认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削减40%-45%的目标,虽然不容易,但完全可以做到,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更大潜力,“全世界也会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承担责任,而不是作为制造大国,在不负责任地排放。”
王石承认,万科推行住宅产业化的初衷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后来才发现这两者其实是一致的。但无论如何,万科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已经占得先机。
有中国记者问王石,企业家参加气候变化大会是不是作秀?王石后来在他的微博上表示:“人生是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同职业演员不同的是,我们表演的只是我们自己……中国企业家承担环保责任,责任亦是机会,担当越大,机会就会越多。”
的确,在中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战争中,离不开王石这样的企业界领袖参与。反过来,各国在哥本哈根究竟获得怎样的气候变化协议,也将对企业界今后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