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简称“电监会”)对国内七省(区)的风电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这些地区的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这一情况再次说明,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提升效益,已成为风电行业亟需破解的难题。
7月21日,电监会在其官方网站的“监管研究”专栏中,发布了一篇题为《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文章,该报告揭示了风电场经营困难的部分情况,但没有披露具体的经营数据。
本网从电监会获悉,今年春季,电监会组织并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风电专家组成调研组,对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苏等七省(区)的风电场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电网公司、风电企业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相关电力调度中心和部分风电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述报告。
电监会此次调研的七省(区),是我国风力资源最为丰富,风电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截至2008年底,上述七省(区)的风电装机容量为705.5万千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的78.9%;风电发电量92.82亿千瓦时,占全国风电发电量的72.5%。
电监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披露,受风能资源评估偏差、电网建设与风电场建设不配套、设备选型不当和风电场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风电场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普遍低于可研报告中的预测设计值,导致风电场经营困难,甚至亏损。此外,国家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相对较低,也是造成部分风电场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
据业内人士介绍,风电场的盈利情况,主要取决于电价、风机的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发电量的上网情况三大因素。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这三大因素通常都会与可研报告中的预计情况有所偏差。
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风机运营小时数低于预期,电监会调研组报告中列举的7个典型风电场中,风机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比设计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低200-700小时/年;二是由于电网建设滞后,风电送出受到制约,风电企业因电网限电而丢失电量。一位风电企业高层估算,2009年全国风电场因电网原因丢失的电量将超过15亿千瓦时,约占全国风电总发电量的10%左右。
“如果风机多运行一些时间,发出的电量多输送给电网一些,这些电量都会变为净利润,风电场的盈利状况会大为改观。”上述高层说。
事实上,尽管经营状况不尽理想,但并不是所有的风电场都陷入亏损状态。例如,在中国最大的风电企业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大部分风电场能够盈利。目前,龙源电力的风电装机已超过300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的25%。知情人士称,在母公司中国国电集团下属的众多企业中,龙源电力是2008年唯一实现盈利的企业。
据了解,我国风电发展中出现的并网、调度、经营困难等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电监会一位人士透露,按照国务院高层的批示,电监会8、9月份还将进行更深入的风电发展调研,并在随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