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希望留下来,愿用100%的努力争取1%的希望。”昨晚,张建军说起投入了大量心血的“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落户广州后,项目支持资金迟迟不能落实,让我们很艰难。”
张建军所说的“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首个高空风能发电研究中心,2009年11月落户广州开发区。项目领军人张建军是留美博士,2005年在美国加州创建“天风公司”,在近年来方兴未艾的高空风电行业中拥有领先全球的核心技术——“天风”技术,即用一个特制“大风筝”在几千米至上万米的高空利用风能和自身重力上下升降,用其产生的拉力拉动缆绳带动地面发电机发电。
看似匪夷所思且在国外尚无成熟样板的项目,张建军却信心饱满:“万米高空产生的风电比地面多百倍,成本却只有常规风电的1/3到1/2。若能做成,对广东这一缺电大省意义重大。我们的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更精密的样机也正在完善中,将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展出。”
然而落户不足3个月,这个看似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在开发区“屁股都没坐热”,却有了搬离广州的打算?什么原因使“电力风筝”尚未飞起来就可能折翅广东?
机缘:“天风”为知音驻足
2009年,通过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的牵线搭桥,张建军回到中国。生于广东梅州的他,此时已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美数家公司技术总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天风”技术更是其核心专利之一。“这是一种‘风筝式’的高空风电技术,能利用几千米至上万米高空风能稳定性和密度大的特点,大规模开发发电,成本低廉。”张建军说,广东是能源短缺的省份,“天风”不但能解决能源问题,还无污染,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利用高空风能发电,在技术上有两大难题,一是材料必须具有超轻、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二是要控制风筝在空中的姿态。”张建军说,目前第一个难题已解决,国际上已经研制出比钢铁强韧而比水轻的大分子材料,但在控制技术上,世界上未有定论。“这也是我们研发团队的突破口,我们还取得了一定成绩。早在美国,我们就研制出3套不同功率的样机,在台风暴雨中均可运转,且比国外现有高空风电技术更稳定,高低空皆可运行。”张建军说,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与传统设计完全不同的“结构”,能将“风筝”在空中的多维运动简单化,更简单可控。
2009年8月,李大西领着张建军的团队抵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了他们。李大西说:“汪书记是我见到的少有的相当有眼光的领导人。我们向他介绍了高空风能发电项目,很多人一开始听起来都像在听神话一样,可他竟耐心地听了进去,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前景。”汪洋的一句话让张建军当场决定留下。张建军说:“汪书记告诉我们,为了吸引人才和创新团队,广东要拿出8000万到1个亿元支持,他如此有远见,我感到我们很有希望。”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的态度也让张建军深受鼓舞。“广州还专门下文,要求‘放眼长远,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的大力支持,合力推动高空风能项目研发总部落户广州’。我们非常激动,因为别的地方不一定会为一个项目专门发文支持。”因此,张建军并没有按原计划再前往天津、上海等地寻求合作。2009年11月底,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广州萝岗开发区。尴尬:技术专利遭遇评审困惑
项目运作起来,但没有进一步的资金投入,只能是举步维艰。张建军说,落户三个月,他们并未得到广东的实质支持。目前支撑研发中心运营的5000万元还是由上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的。2009年11月底,张建军团队申请参加了广东科技创新团队的评审,若通过,他们将在8000万到1亿元的资金支持中分一部分。“钱也许不多,但我们希望得到承认。”遗憾的是,张建军并未在1月13日面试通知发布时听到好消息。本月初,张建军又申请了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通过后可获得1500万元的支持。但结果再次让他失望:“评审团否定了我们的项目。”两次受挫让张建军产生了“落差感”。不过,他也承认,这种“不能马上产生GDP”、在国外都无可借鉴的项目,说服评审团队很不容易。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将高空风能发电系统产业化,这个项目新,专家难找。”所以评审时,他面对的多是研究领域与高空风电技术“沾边”的专家,如常规风力发电、电力专家等。考虑到申请专利的问题,他并没在评审中将技术描述得十分具体,也没有展示从美国带回来的样机和详实的参数。而要在短时间内和这些“非专业领域”的专家们讲清楚,并非易事。
对于张建军的疑问,评审专家与有关部门另有说法,从道理上讲也可以理解。“领军人才”评审团队的评委、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杨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评审团论证认为,张建军的技术理论正确,但由于团队未提供样机或明确的设备参数和运行参数,专家组认定这一技术还没成型,离产业化相当遥远。“我们在评审中提了不少问题,比如风筝在没风的时候掉下来怎么办,风筝功率与风筝大小的对比,风筝的重量如何,绳索的拉力多大,对地面的影响如何,项目组均没有很好回答。”杨苹说,评审的目的在于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广东也欢迎领先全球的项目,但越是高端,越是需要详实说明,张建军团队并未做到。“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支持什么样的企业,要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和市场选择而定。”省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则称,广东不是不欢迎基础性研究中心落户,只是再“高精尖”的项目都需要通过专家评审。“评审制度是相对公平的,专家水平很高,会结合广东产业化的规划对项目进行论证,我们尊重专家的意见。”该负责人重申,广东对“高空风能发电”这类尚处研发阶段的高端项目始终是欢迎的,但由于它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而政府该不该提供资金支持,也只有专家说了才算。不过,只要企业愿意,广东仍会想办法帮其引入风险投资。
去留:哪里的天空让我飞
“天风”研发中心的去留,让张建军心烦。张建军说,数天前,他和李大西前往四川德阳谈合作。德阳市长十分看好“天风”技术。“讨论时,有人问‘这个东西美国有没有’,市长马上说‘为什么美国有的我们才能有,美国没有的我们就不能有?’”
昨晚,张建军告诉记者,德阳方面提出,双方将联合开发10兆瓦级基本机型,德阳东方电机负责地面设备,张建军等负责天上设备。李大西说,“广东这边的形势的确不太乐观,估计天津那边还有个基地,我们可以一试。接下来,上海方面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但张建军说,无论如何,他都将在5月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样机,“目前有两台在赶制中,一台做标准化测试,一台送去展览。而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同意推广我们的项目,并批准在他们的展厅展览。”而在本月中下旬,天风公司计划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带领下,到工发组织的某合作点谈合作,若项目谈成,张建军的团队将在该合作点建成中国首个10万千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