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拯救地球"的新能源产业有了两会的"撑腰"后显得"来势汹汹"。目前,举国上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此领域"大展拳脚"。毫无疑问,属于低碳概念的新能源产业必将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
有最新消息称,广东省中山市已经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中山市制定了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从2010年起将连续3年设立发展新能源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按照规划,到2012年,中山市将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到2012年超过1000亿元,2020年超过2000亿元。
中山市的雄心壮志完全可以理解。新能源已然成为地方经济新增长点,大型能源企业也可通过产业布局加强在此领域的控制权。所以,虽然传闻中的新能源规划还没出台,许多地方都有了发展太阳能、风电的宏图大计,各大企业也已开始边融资边上项目。
赞赏之余,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新能源发展有操之过急之嫌,上马过快可能造成产业结构性过剩,甚至重复建设。
日前,身为两会代表的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就表示,国内纷纷上马的风力发电厂大多是形象工程。他认为,我国风沙伴存,风电设备受风沙磨损大,上马太多风电项目不合我国国情。
笔者认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至少要迈过三道坎。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低碳或无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最直接的前提是,生产和使用新能源的成本要低于,至少要等于有碳能源的成本。然而,当前我国新能源中,除了核能、水电外,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都存在成本偏高、技术落后和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
第二道坎是,如何让有碳能源有效退出。一部新能源的规划图同时也是一部有碳能源的退出路线图。退出过快,将引起能源荒;退出太慢,又和新能源撞车。经验表明,项目上马容易拆除难。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鼎盛时期,能源消耗巨大,特别是煤炭、石油的消耗量每年在增长,甚至还出现阶段性"煤荒、电荒"。而其下游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对石油、煤炭的依赖性都很高,如果对有碳能源急"刹车",很容易造成能源产业危机,有损经济增长。
最后,我国新能源发展还得解决未来新能源产业的机制问题。包括,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主设施完工却闲置,比如风力发电;"三快"(投入快、见效快、回报快)能源产业投资多、上项目多,规划不合理,后患无穷,比如核电;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外资可能会控制和垄断市场,比如太阳能发电。
因此,在新能源规划上,政府要掌好舵。首先,如苗圩所说,不能让它成为某些地区或个人"挂羊头卖狗肉"的招牌;其次,规划中,不仅要做好不同新能源在地域空间的搭配问题,还要做好有碳产业退出规划;另外,对资本的进出需要严加看管,莫被外资牵着鼻子走,也不能形成更庞大的国资托拉斯,要多给富有潜力和希望的民营资本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