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油时代,人们将使用何种能源?可选择的新能源似乎很多,但当“生物柴油”这一新名词逐渐被全球关注时,人们有充足的理由将其作为后石油时代的“能源金矿”。
在国际生物柴油发展成燎原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化能否一帆风顺?生物柴油将在中国后石油时代的能源格局中占据江山几何?
近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与技术交流研讨会上,能源专家表示:开掘生物柴油这座“能源金矿”遭遇瓶颈,原料短缺和市场失范等成为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巨大优势:软硬件基本具备
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个关键词似乎不足以道尽生物柴油的所有优势。与会专家谈到生物柴油的诸多优越性能时无不为之鼓舞:
它可以增加新能源产量,减少中国对石油的进口依存度,提高中国石油安全指数;
它比普通柴油减少约30%的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几乎能满足世界上最严苛的排放法规的要求;
在所有替代燃油中,它热值最高,能源利用率优异;
它防暴性强,使用、处理、运输和储藏都极其安全。
中国高层已经看到了生物柴油这个能源金矿的巨大潜能。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其中明确规定生物柴油是我国目前鼓励开发的重要能源项目;国家发改委也在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名单中明确列出了生物柴油。
中国科技界为生物柴油提炼和使用解决了技术难题。“我们生产的生物柴油,动力与矿物柴油相当,但排放出的废气中有害物却比矿物柴油降低了50%。”致力于生物柴油技术攻关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院长计建炳在拿到石化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时说,“我们的生物柴油已经达到德国的技术指标。”
中国生物柴油发展政策与技术的“软硬件”基本具备,那么这座能源金矿的开掘难在何处?
“我国目前生物柴油的发展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坦言。
原料危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与石油工业技术在短期内突破之后面临石油资源危机相似,生物柴油在技术突破之后,其原料的可持续生产供应也将最终成为产业发展瓶颈。目前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原料——这是生物柴油产业界的一致看法。
目前,餐桌上的废弃油、地沟油、菜油等,都能在实验室里变成生物柴油。但到底选择什么原料,生物柴油才能最终进入寻常百姓家?
据与会专家介绍,国外生物柴油生产基本都是以新油(如菜籽油)为原料,但我国国情不同。
在中国,菜籽油出厂价格5000多元一吨,而普通柴油每吨也只要5000元左右,把菜籽油变成生物柴油还要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还需投入成本——这样算的话,生物柴油产业化并不现实。同时,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中国不可能将大片土地用于种植油料作物。
木本油料是生物柴油的另一重要原料。多年来,我国对木本油料的应用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油茶、油桐已建立多个育种资源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丰产栽培技术;其他木本油料树种如乌桕、麻风树、光皮树、黄连木等均适于制取生物柴油。但是,史立山对此并不十分乐观,他说:“就拿最近比较热的麻风树举例,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想使它的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有很大难度。”
一位专家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麻风树的种植成本在300至600元不等。但由于麻风树油的整体产业链还未形成,大规模经营尚未实现,单户单亩种植麻风树的经济价值不高。这也是麻风树无法规模发展的原因。
原料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几位到会的企业家对记者表示,他们的企业现在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技术是先进的,政策是扶持的,但原料不会从天而降,许多装置处于停产或吃不饱状态。一位负责原料采购的企业主管说:“我每年的原料采购工作量基本都无法顺利完成,这就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标准缺位:市场如何规范发展
发展生物柴油难在两头。一头是原料,另一头是市场。据介绍,小规模生产经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缺位等已经成为影响生物柴油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
史立山说:“生物柴油装置规模生产不过关,实践与理论脱节成为发展这个产业的巨大掣肘。”
目前,生物柴油工艺良莠不齐、潜伏隐患。由于国外很少用地沟油,设计生物柴油生产工艺时并不考虑这些低成本原料。我国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来自餐饮业的废油料,而且我们对这种技术缺乏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尚未形成规模生产,所以技术市场鱼目混珠,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原料处理、能源消耗等关键因素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也造成了成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障等问题。
史立山对此介绍说,中国生物柴油目前产量还很小,国家不可能像推广燃料乙醇那样建立一个统一的调配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品流通不顺畅,也限制了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在起草该行业国家标准——《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并将于明年初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将对生物柴油的几项技术指标进行严格规范。标准出台后,整个产业将重新洗牌,业内一批不达标的小企业将面临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