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种树之余,还格外关注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希望了解近年来我国增加森林碳汇的进展,还想知道普通人如何通过种树参与碳补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我国林业碳汇专家、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副司长李怒云。
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国森林植被总的碳储存量达78.11亿吨
记者: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利用森林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请您谈谈森林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李怒云:森林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从减缓的方面说,增加森林就能增加碳吸收,可以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反过来,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从适应的方面说,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建设防护林体系,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选种选育等,能够增强森林自身和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当前人们格外关注森林的碳汇功能。这里我要特别指出,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优势,即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可以真实地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要强调“真实”二字呢?因为有专家认为一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森林碳汇是实实在在地吸碳和减排,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选择。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两个政策文件中,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记者:您从事森林碳汇研究10多年了,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怒云:近10多年来,中国政府投资近5000亿元,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大面积恢复森林植被。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36%,提前两年实现2010年森林覆盖率20%的目标;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的碳储存量达到78.11亿吨,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称,全球的森林资源呈现下降趋势,但亚太地区的森林是增加的,增加量主要来自中国。与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中国净增森林面积2054.30万公顷,弥补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据专家估算,1980年至2005年 ,我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46.8 亿吨,通过控制毁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