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清洁发展机制 » 正文

中国自愿减排贸易规则制定中

日期:2010-03-22    来源:转载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新能源网

2010
03/22
09: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国家关于自愿减排贸易规则正在积极制定中。”在日前举行的“中日合作CDM管理能力建设项目第五次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透露。

  这项规则其实就是关于碳交易的法则。

  “它将涉及什么地方可以交易,什么人可以被认证并进行交易,国家认证完以后就会给你发一个认证,并且放在网上公开。那么你的交易就有了信誉。”孙翠华说。

  这一系列的法律还将有方法学的制定配套,在这点上孙翠华希望得到咨询公司的帮助,因为在建筑和交通上的自愿减排等项目中,国家在认证方面还没有太多经验。

  在中国,并不具备总量控制的交易条件。总量控制的交易是关于限量排放权的交易,而中国目前制定的VER(自愿减排)的交易是减排量交易,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和在伦敦等交易市场上进行限量排放权交易有所不同,限量排放权必须要有一个排放配额,按总量控制分配给各个企业,才具有交易的条件。

  从这点上说,中国的排放权的碳交易不存在,而可以操作的是自愿减排量的交易。

  目前,这项规则的具体出台日期还没有定下来,孙翠华对本报记者说,“要到明年或者后年才可以实施。最快就是2011年,国家制定法则之后,还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些都需要时间。”

  规则出台前交易不违法

  正因为《自愿减排贸易规则》的最终出台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由此,2011年和2012年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在规则出台前怎么办?孙翠华说:“我个人认为,你就卖呗,别人给你钱交易,你就交易吧。这并不违法。”

  也就是说,VER(自愿减排)的碳交易在2012年以前没有法律限制,而且企业申请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般都要一到两年才可以完成。

  所以,孙翠华进一步解释:“国家没有不让你交易VER,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所以你交易也不违法。但因为没有相关法律规定,那么VER的质量就没有得到保证,买方无法知道交易方卖的是真的减排了,还是买空卖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准备出台这样一部法律”。

  而2012年以后,国际上的限量减排机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她提醒说:“你们现在可以操作这个减排量的交易,也可以把交易期定到2012年以后,不管2012年以后是否还有限量减排CER 的交易,但你们在合同上不要写CER,以防机制到时候产生变化,要写上减排量。”

  目前的CDM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还很难预测。因为中国自愿减排交易法规的出台,甚至中国碳强度减排的交易都有可能给国际上的碳交易带来影响。在2012年以后的机制,国际上碳排量,CER和 VER的交易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这些都要求目前进行碳交易的买卖方,在签署合同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之前,北京环交所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提出了中国自愿减排的“熊猫标准”,这个交易标准会上升为国家标准吗?

  对此,孙翠华则建议,如果交易公司希望参考熊猫标准或者国际上的黄金标准,这都可以。但在国家的标准出台之前,从事自愿减排量买卖的公司要有辨别能力,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都要认真辨别。

  在对熊猫标准的看法上,至今官方都没有公开认可它作为碳交易标准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但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相关法律的滞后。

  能源和高耗能企业将试点碳强度交易

  中国的企业是否会有意愿进行自愿减排,并依照《自愿减排贸易规则》进行碳交易呢?

  也就是说关于自愿减排在中国交易是否有市场,像美国那样形成自愿的企业减排市场,在企业总体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中国,似乎有一定的难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的回答是:“碳交易一定要搞,也有必要搞。”因为碳交易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第一,碳交易是在最低的经济成本中实现碳减排;第二是碳价格的发现功能,可以实现碳定价。要形成一个碳减排经济激励机制,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就非常重要。

  “目前国际上,它叫Cap-and-Trade的限额交易,就是有碳限额度之后,才产生交易。中国进行的是碳强度的减排,那么碳交易就要有创新的方法方式。”冯飞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碳强度的减排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对本报分析说:“我们进行的不是绝对量的减排,所以就比欧美的碳减排复杂得多,我们进行的是和增加值相挂钩的减排。”

  他举例说,一个企业生产1吨钢需要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1吨钢卖了2000元。但假如1吨钢卖了6000元,依然是2吨二氧化碳,那么它GDP的单位碳排量就降低了3倍。欧盟国家的规定是你只可以排2吨二氧化碳,但是在中国和增加值挂钩,当钢材的价格翻番,那么碳排放强度就降低了。所以,我们的碳交易就比单纯的碳排量的交易要复杂得多。

  碳强度的配额怎么分解到地方和企业。在中国,以碳强度配额的方式进行碳交易,这就需要一些创新。

  冯飞对本报透露:“我们目前就要在一些行业进行试点,主要是一些能源行业和高耗能的制造业,我们要从中学习一些经验。”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