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中国新能源要闻 » 正文

内需外逼呼吁气候变化合作的“中印大同”

日期:2010-03-26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0
03/26
15: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议题影响到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因此在国际上所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显性议题”。去年12月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更是让气候变化议题成为“全球聚焦”,而中国和印度的态度也受到了空前瞩目。

    预防压力 中印密集协调

    气候变化议题虽然很热,但掌握解决问题钥匙的却只是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和日本。据统计,仅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接近全球的70%。

    中印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已经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与其他几个大国总量减少或缓慢增长的趋势不同,伴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中印的排放量仍在快速增长。据预测几年之后,如果按国别计算,中国和印度将分别成为第一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早在气候变化议题“由温转热”之前,由于面临着相似的处境,中印就已经积极开展合作,在双边或多边会谈中就多次探讨过气候变化议题,为的就是能够在议题变为“炙热”的时候,能够有效化解压力。

    进入2009年,为准备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中印双方高层频繁会晤以交换看法、协调立场。10月21日,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与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拉梅什在新德里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联合研讨会,并签署了《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根据协定,两国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中印气候变化工作组。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和印度先后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一定比例的目标。尽管下降的比例有所差别,但都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而非碳总量。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通电话,双方领导人表示将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协调合作。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温家宝总理与辛格总理举行会晤。温家宝主动介绍情况,征求辛格的意见。辛格认为印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对双方的合作表示满意。两国总理确定,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中印都要密切保持沟通和协作。

    除了双边合作,中印两国还联合巴西和南非组成“基础四国”(四国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并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协调立场,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其中中国和印度共同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2009年11月底,“基础四国”与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代表在北京举行磋商,随后的哥本哈根会议时,又多次进行商谈,全力维护团结。对于明显偏向发达国家利益的“丹麦草案”,77国集团和中国的代表都表示绝不接受。经过各方努力,最终大会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明确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会议结束后,虽然国际上还存在一些不满声和质疑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印为确保会议顺利完成、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做出了应有贡献,两国也日益成为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同盟军”。

    内需外逼 中印联手维权

    纵观有关气候变化议题的谈判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中印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密切合作,已经成为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的一大亮点。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方面,某种程度来讲,中印的合作是被“逼”出来的。美国政府硬要把自己的减排与中国和印度的减排挂钩,摆出一副“中印不减我也不减”的姿态。尽管《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有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强制减排的义务,但美国仍然找各种理由要中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死死咬住不放。其实,《京都议定书》之所以不要求发展中国家强制减排,是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人类面临的威胁是全球性的,每个国家都应采取措施去应对,但历史上各国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相差却很大,发展程度的差距也很大,所以发展中国家采取与自身能力相应的措施即是负责任的表现。美国为尽量少尽义务,采取转移视线的办法,尽可能将全球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国和印度身上。实际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很大程度上是打“气候牌”、“道义牌”,试图通过设置标准、垄断绿色技术、争夺话语霸权等手段,抑制、阻止甚至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生存权”,进而确保当前有利于西方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千秋万代”。因此,中印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不合理要求,并展开反击,要求发达西方国家履行先前的承诺,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另一方面,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也有强大的内部动力。第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人均GDP都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两国数量众多的贫困人口目前仍在温饱线上挣扎,许多人甚至还用不上电,这与发达国家民众“享受型”碳排放形成鲜明对比。现实决定了发展经济是现阶段中印最紧迫的任务,而要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碳排放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不可避免。合理的要求要喊出来,要让世界听到,要获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民众的理解,两个声音当然比一个声音更有力度。第二,借机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两国现在各产业科技水平普遍不高,对资源的消耗较多,总体来说与先进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恰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中国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印度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都明确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当然,中印要推进本国减缓碳排放的工作、适应已发生的气候变化情况,除了自身的工作,也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但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口惠而实不至,提供的帮助极为有限,中印只能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尽力争取本应享有的权利。第三,历史上的友好合作起到促进作用,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反过来使得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印在古代的交往源远流长,近代又一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主。印度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上世纪50年代,两国就曾为争取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开展过有效的合作。无须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印之间目前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分歧,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对于加强两国之间的互信、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好感、解决其他问题大有帮助。

    求同存异 同舟当需共济

    目前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合作势头良好,可是也必须正视一些隐忧。比如,尽管在被西方国家批评时,中印是捆绑在一起的,但毕竟现在印度的碳排放总量不到中国的1/4(印度占世界的比例大约为4%,中国为近20%),人均排放量约为中国的1/4(中国约等于全球平均值)。因此印度总理特使希亚姆萨兰在2008年时曾表示,“印度肯定不认为自己是主要排放国”。这样的现实情况难免会给某些国家离间中印提供可能。

    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或者是其他发展中大国,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目前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明显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集团。中国和印度作为核心,中印和则发展中国家和,可以有力对抗某些发达国家的不合理要求。中印不和则发展中国家集团四分五裂,不但两国的自身利益无法保障,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集体的利益更无从谈起,只会让一些发达国家从中得利。套用近年来形容中印关系的流行语,在气候变化议题的合作上,我们呼唤“中印大同”。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