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将下一代技术革命的方向定位在了新能源,将美国确立低碳时代竞争优势的方向定位在了新能源。此后,新能源热浪滚滚,像当年的淘金潮一样,一波又一波绿色淘金者蜂拥而至,绿色金子会在哪里?它是风能、太阳能、氢能、还是用海藻制成的生物能,或是高深莫测的CCS(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本届博鳌论坛传递的信息,以上答案都不对,绿中的确有金,但金子更容易在传统领域挖到,就实现低碳经济而言,传统能源的清洁化改造,传统企业的能效管理改造,远比往前途未卜的新能源领域砸钱更加靠谱。
德勤中国研究主管Ken Dewoskin参加了4月9日的“绿中有金”论坛,面对《财经》记者“金子在哪里”的问题,他举了个例子,星巴克换了一种节能灯,结果省了20%的电费。电还是原来的电,但换一种使用方法,能耗就下来了。制造企业更是如此,生产同样的东西,只要重新设计工艺流程,就能大大下降低能耗。
丹麦丹佛斯公司首席运营官Kim Fausing的观点相似,他认为新能源不可能替代传统能源,提高现有能源的能效才是低碳经济的现实之道。
他说,20年来丹麦的GDP增加了60%,但能源消费一点没增加,靠的就是能效提高。比如,发电厂会产生废热,不加利用,它就是碳排放,但废热可以用来供暖,如果能把12%的废热利用起来,社区的供暖就解决了。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则说,仅靠新能源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一个浪漫的想法”,他在4月10日的低碳能源论坛上表示,对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中国和印度而言,要想减排CO2,清洁煤技术的作用比什么都大。
拉梅什还强调了核能。他说,一提到核能,环保主义者就会皱眉头,但核能或许蕴藏着最大的低碳潜能。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响应了拉梅什,他对《财经》记者说,实现低碳经济,首先是节能,然后才是新能源。煤炭是现实可见的能源,可支持人类一百年以上的能源需求,我们非常需要在清洁煤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上,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开发出来了,但技术多掌握在私营公司手里,投入必须有产出,他们要高价卖技术,而最需要这方面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又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有很好的技术,但没有很好的应用。
“光是靠政府补贴建几个示范项目没有意义,技术必须规模化的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拉梅什说。
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研发,分担投入,共享收益,由于政府毋须盈利,技术的普及门槛就能降低。这方面,其他领域已有经验可资借鉴。比如在美国,治疗艾滋病的药早先很贵,后来联邦政府将艾滋病药物的研发作为公益事业来推进,补贴公共资金给相关私营公司,实现了治艾药物的低价普及。
拉梅什的方案得到了几乎所有参加低碳能源论坛嘉宾的赞同。与他同台的日本外务省国务秘书福山哲郎还给了听众一个额外惊喜,福山透露,日本正在考虑一个一揽子方案,将相关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日本的清洁技术和能效技术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个一揽子方案如果能兑现,无疑会加快受益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