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的风能项目大多为形象工程。据《京华时报》报道,苗圩3月7日在参加两会湖北团小组讨论时表示,“国内纷纷上马的风能发电厂大多是形象工程”,“特别是甘肃那个千万千瓦级的风能发电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虽然说并网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业内人士大多也承认部分风能项目并网困难,但苗圩的言论又激起了一场关于风电发展的争论。
对于并网问题,史立山在4月23日能源局发布会上表示,“随着风电规模的扩大,中国风电发展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并网难。”但同时他也指出,“这是局部地方和局部时段的并网难问题,时段主要是在冬天的夜晚时段”。而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曾回答过此类疑问,他表示并网问题在国家特许权招标项目中表现并不突出,因为在这些项目的规划中就与电网进行了衔接,进行了电网配套,风电输出并不存在太大问题。并网难的问题大多在一些地方审批项目中比较突出。因此,在此次海上风能开发之前,相关管理程序和规划就成为了重要的前提。为落实并网问题,“我们要做好规划,先落实市场,加强风资源的预测,合理配置电源结构”,史立山说。
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此前对本刊记者表示,与我国类似,美国的风电增长也非常快,他们也存在电网输送的问题。因此这其实是全球的问题,并不是中国仅有的问题。并网之争在过去主要集中在电网建设缓慢上,而目前则集中于风电发展过快、风电质量难以满足电网要求上。种种争议的核心其实是应当先发展风电还是先发展电网,究竟是依风能项目配套电网,还是依电网建设风能项目?对此,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一切都还在博弈中。一个新的进展是,目前电网已经提出了一个风电入网的技术标准,将不符合质量的风电排除在电网之外。
史立山也表示,“入网标准问题争议很多,有风电专家认为,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而电网将这个问题看得太重,是个借口。现在我们还要广泛了解”。在他看来,解决并网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扩大配置资源的范围,建设更大电网。目前全国有9亿的电力装机,只有2千万是风电,在宏观接纳风电方面没有问题。二是提高灵活电源比例,使之与风电匹配。
此外,他还表示,目前有些地区正在尝试抽水蓄能,对于风力不稳定的地区也可以合理“弃风”,可以提高风电的经济性;另外,还可以加强需求侧管理,如北方冬季可以采用电力取暖,提高效率。“并网技术本身其实并没有问题,即使火电来匹配风电也可以,但是经济性有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经济性问题,也就是要考虑我们需付出多大代价来发展这个产业?”史立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