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会后,笔者针对电动汽车产业化标准采访了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
陈全世教授对笔者说,一个新产品在推向市场前要示范运行,这是一个必由之路,如法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在一个城市对电动汽车示范运行3-5年。陈全世教授认为,对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要认真对待,因为有些技术和政策问题还要通过示范运行去得出一些结论,这有利于今后我们大规模地推动产业化。只有在示范工作过程中做的扎实、认真,把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好,电动汽车可能就会在今后少走弯路,把产业化做的更好。一个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只要我们把功夫做到了,才能推动产业化的成功。陈教授表示,电动汽车决胜于2012年,示范运行如果做的很认真,有些政策、技术和法规等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切实可行的结论,这对我们今后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包括其他新能源汽车在内有一个很扎实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功”。
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对象方面,陈全世教授表示,从能力建设上补贴给企业如设备进口可以减税,技术研发经费给予支持等,如果从整车销售方面应该补贴给消费者。
陈教授还说,最尖端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实用的。政府要鼓励企业和用车单位研究好商业模式,技术不能越好就越往前走,技术要跟市场结合起来,电动汽车应用到市场就要研究它的商业模式,市场不一定能接受最先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