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企业 » 企业动态 » 正文

宇通客车紧跟新能源发展方向和步伐

日期:2010-06-18    来源:汽车商业  作者:汽车商业

国际新能源网

2010
06/18
08:3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

    缺席2年后,宇通客车再度出现在久违的上海BAAV展上:1218平方米的参展面积,7款展车,其中3款新能源客车(10米纯电动景区观光车、12米纯电动低底盘公交车和18米双模混合动力公交车),再加上校车、一层半欧Ⅳ客车、国内首款发动机后置机场摆渡车、网络版智能概念型客车。

    这个阵容和规模极容易让人想起1年前的海格客车,同样的展会,同样的地方,它亦一口气推出了7大系列的新款客车。

    有理由相信,这些展车代表着宇通客车未来的两种发展趋势。其一,更具针对性的细分市场,如校车、机场摆渡车和观光车等。这一点,宇通客车副总经理王文兵看得很清楚,客车业说白了仍是个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行业,“产量上我们已经做到全行业最大,产品链上我们的产品最全,但要想实现持续增长,你的覆盖面必须更宽广,竞争越激烈,市场就越要细分。”

    其二,更环保节能的绿色客车。在2010年5月6日上午开幕的上海BAAV展上,有人开玩笑地编发了一个段子:“知道今天为什么股市大跌,绿色一片?因为9点30分股市开市时,宇通(客车)展台绿绸舞动,这叫全线飘绿!”

    玩笑是玩笑,真实世界里,宇通这一页的确不能被轻易翻过。2年前,宇通客车曾首次对行业媒体全面开放其新能源客车技术,但从那以后,与行业充斥着的喧嚣和大跃进不同,除平时偶尔能在新闻稿上看到其对新能源客车的零星传播外,它几乎没有太多报道。

    宇通客车当然没有停止步伐,“新能源客车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时间较长,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在专有技术上突破,整车控制方面,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是我们开发的,驱动方面是我们跟国内一些厂家联合开发。”

    即使是新能源被炒得铺天盖地的眼下,很多人仍然坚持认为新能源汽车还是“明天的事情”,尽管它在2008年就成为流行一时的行业术语。人们还把横亘在这个术语面前的困难形容为“几个硬骨头”:如电池、电机、电控等系统,再如配套设施。

    尤其是后者,需要对整个社会充电体系进行建设,无疑这已经超出任何一个企业的能力范畴。此外,舆论环境也不轻松,参与这个体系建设的职能部门亦面临诚信和垄断的质疑——提出这个问题并对我国十几个城市的充电站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商务周刊》被勒令停刊整顿1个月。

    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越是这种时候,越能考验一个企业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可观察的事实是,埋首创新产品两年后,宇通客车分明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已经做大的它现在的目标是要做强。

    为此,它正在宇通大厦旁征地,拟新建2万辆产能,使其产能达到5万辆,这样到2020年客车行业规模预计达15万辆时,宇通客车能占其三分之一左右。

    在品牌方面,宇通客车正考虑重返央视广告。2003年,国内客车业首支品牌广告片登上中央电视台屏幕,据说宇通客车至少为此支付了1000万元,结果是宇通客车迅速打开局面,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客车品牌。8年后,这家企业准备再来一次,拟跳出传统思维做传播。

    以客车为主业的宇通显然并未放弃产业扩张。尽管此前,在收购湘火炬和重庆红岩的战役中宇通客车均与其失之交臂。“我们不会封闭,但具体怎么做,还在调查研究,我们还在做相关产业上下游的准备。”王文兵如是说。

    在新能源方面,宇通客车是如何做的?

    王文兵:客车只是汽车工业里很小的一个分支,其特点就是多品种、少批量,个性化需求较多。在我看来,客车业需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力所能及地跟上新能源发展方向和步伐。

    从宇通来说,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密切跟踪新能源产品的发展动向、技术路线和推广情况。其次,结合客车行业实际,在产品上做些力所能及的应用和推广,这很重要。比如,这次展会上我们带来的纯电动产品,宇通就掌握了整车控制中的电池组控制和电机控制技术。

    我们看到宇通客车还推出了一款网络版智能客车,这是否代表客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年前我谈过一个观点,当时我讲,客车是汽车业的一部分,汽车业是制造业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递进关系,信息化是中国制造业后来居上的出路。传统制造业要从材料、总成、机械加工水平方面赶超发达国家,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难,但信息与工业的结合与应用,提高工业化社会效率,这是方向。而且在这方面,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

    你可以看到,我们的运输企业走得并不慢,如他们配备GPS、GRS后,能有效提高调度和管理,这就是信息化的应用。从企业角度,CAN总线技术、数据采集,这些技术都很成熟。无非现在,企业对产品的管理控制和运营管理控制还没协同起来,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与用户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里还涉及到行业管理。行业部门对基础数据整理得不全面,我们有企业信息,但运营部门的车辆运营信息不全面。如果这部分信息能健全,就可以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化,通过行业管理使企业运营达到三位一体。因此,这方面的应用前景比较好。

    您如何评价目前客车行业大上快上新能源项目的现实情况?

    这可以理解。不管是力量大小,研发技术强弱,投入资金多少,这至少表明了企业的一种态度,说明大家都不想落后掉队。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浮躁心态。这种浮躁,更多体现在客车企业是否做了在行业内创新的东西。

    比如“拿来主义”,买个装置系统,你买我也买,迅速装上往外推,企业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对。应该怎么做?和电池厂、电机厂协同,共同进行技术研发,至少在控制系统上做些个性化的研究,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第二是成本。只有成本迅速降低,才能促进行业普及。在大家起点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就看谁能率先有些亮点。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