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作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严峻的新课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政府需要竭力去解决的重大问题,也需要国家和地区之间展开更多的交流和合作。8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来自中国、英国、日本的代表共同探讨开发新能源的战略新举措。
中国钢铁冶金专家、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以《建筑节能迫在眉睫》为题,探讨LED照明市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谈到上海世博会上广为使用的节能先锋LED灯,他说:“如果LED市场占整个照明市场三分之一的话,节约的电就是两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当然因为现在LED的价格比较高,和白炽灯泡相比在中国大概是5倍到10倍,所以我们就建议可以从城市的路灯照明市场先采用LED,因为城市的路灯每天要工作8到10个小时,而我们家里的灯光一般只工作4到5个小时。”
近年来,日本不断研发新能源技术,新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本次大会上,日本财团法人自治体国际协会专务理事上田紘士介绍了“日本地方自治体在城市环境保护和引进新能源领域的举措”。他在发言中提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各地都在广建工厂,工业污染和水污染极为严重,1962年,日本颁布空气污染防治法并由地方政府来规定本地区有氧排放、污水排放、垃圾分类的各项标准,从而让蓝天白云重新出现在工业城市的上空。谈到日本地方政府的具体举措,他说:“首先日本有许多地方政府按规划保护绿色,并将城市绿色的各项指标作为开发商的义务落实到房地产的开发项目中,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地保护和创造城市的绿色空间。其次我们的政府还开发太阳能发电,在净水工厂的大楼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的电池板,同时我们也与社区居民携手开展环保活动,并同时在国际社会通过环保博览会开展多国合作,向中国和其它国家介绍日本在新能源建设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随着水电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西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清洁能源的发电量比重越来越大。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甘肃省外办主任王永前介绍了甘肃发展清洁能源的最新成果。谈到河西新能源基地即将给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变化,王永前主任说:“新能源已经成为甘肃名副其实的新型战略产业,也是甘肃最有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初步估算,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总投资约为3000亿元,可以新增就业岗位约10万个,可替代相当于58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发电量,减少烟尘排放约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00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
中国的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开始于1973年,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26个国家建立了1717对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已成为中国地方和城市对外交往的主渠道,成为中国同有关国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中,节能环保、低碳经济方面的学习、交流为中国和友好城市之间的友谊和共同发展拓展了更宽广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