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中已出现一个重要趋势:即申请认证自己的产品,而向客户提供的却是用其他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这种产品的认证其实已失效了。
一些认证实验室都明确表示,认证只能应用与已受测组件完全一致的产品。然而,很多组件生产商已经违背了这一准则,并且在没有任何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开始向客户供应与原始受测组件完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太阳能电池片、玻璃、EVA、接线盒等)。其实,只要单个材料不同,组件认证就无效了。
诱导因素
更换电池片的品牌重新认证要花费8000~20000欧元,历时长达10个月。由于市场上太阳能电池片短缺,一旦客户在组件重新测试的2~10个月内停止采购,依赖短期合同的生产商就会受到极大冲击。其他原材料的短缺,也同样会影响采用短期合同的生产商。
毫无强制性的管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使用替代材料生产已认证的组件。似乎没有人在意这种做法,而使按认证规则操作的生产商丧失了竞争优势。
毫无强制性的管理同样使得客户借口辩称,对于所购组件没有通过认证,他们并不知情。 不了解认证的过程及规则的组件购买客户也诱导认证失去价值。这类客户看到了认证标志,网站上核实了认证是有效的,于是相信组件的品质,却并不了解组件所用材料的重要性。
风险
对认证实验室的风险:作为一个质量保证,认证的可信度已经逐渐丧失。生产商可以使用高质量的材料生产出组件,以通过认证;然后将认证抛在一边,出售质量不受保障的组件。
对客户的风险:客户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在于,IEC认证是享受固定入网电价的必需认证。一旦某国政府机构开始关注组件的认证是否有效,那么客户会失去固定入网电价的补助。第二个风险在于组件的寿命。廉价的材料会大大提升组件在使用数年后损坏的可能性(大多数组件保证书只保证组件在2年之内不会破损)。
对生产商的风险:主要的风险取决于他们如何向客户解释自己的认证。生产商要是已向客户清楚说明,采用新材料会造成认证失效,所有的风险就会转移到客户一方。如果生产商没有做出妥善的解释,生产商就会面临丧失信誉以及客户采取法律行为的风险。
对于分销商和批发商的风险:如果生产商已经向分销商解释清楚自己所使用的组件材料,而分销商却依然指定组件已通过认证,分销商就会面临受法律制裁的风险。
对于通过认证的组件,只要欧洲和北美的能源机构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来检验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材料(在那些必需持有认证才能享受固定入网电价的国家),那么业内就会继续无视认证的滥用。
如要确保购买到的组件通过了认证,客户有必要详细比对所购组件的材料清单与通过认证的组件的材料清单。
分销商和批发商要谨慎地评估其客户的信息,清楚了解自己承担的法律风险。认证实验室应该考虑颁布更多关于认证的细节条款,因为单个型号的数字不足以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