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当前新能源被寄予了沉甸甸的期望。然而,一个难以忽视的现实是,从中国现在的能源结构看,新能源远非低碳经济的主力军。
“传统能源不仅是目前也是今后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产业,因为我国以传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不会改变。资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产业是传统能源。”近日,在“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低碳时代的传统能源”的主题沙龙上,与会专家们指出。
节能优先战略
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15%,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比例仍达85%。
在此背景下,“节能提效”被提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位置上。
“可以说,把节能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措施,大幅提高能源效率是更为现实的选择。”首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夏堃堡告诉记者。
夏堃堡表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个经济模式,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其中,新能源的发展前景被市场看好。但目前来看,新能源尚无法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化石燃料仍将在我国能源构成中居主导地位,新能源还只是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角色而存在。
此外,从节能减排的投资效果看,目前提高能效对“低碳”的贡献也远甚于新能源。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能效项目“万元投资”形成的节能能力为5吨标准煤/年左右,而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投资形成的节能能力不足1吨标准煤/年,能效项目投资有明显的优势。
“从全世界的情况分析,节能在今后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总的贡献率将达到60%-70%。然后才是依靠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到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采用造价昂贵的碳封存技术。”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指出,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抓节能,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继续实施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强制性控制指标。
走出发展误区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把大力开展节能放在首位,从节能和减排的一致性方面强调低排放发展;其次,把大力开发传统能源中相对低碳的能源如天然气、核能和水电等作为近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排放的主要发展方向。
不过,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所走的“低碳”路径与此并不一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已有近20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不少地方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新能源。
夏堃堡告诉记者,低碳经济不能等同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只是“低碳经济”中的一部分。并且,大规模地、盲目地上马新能源项目,更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有不少地方不切实际、不计成本、大量投入搞新能源项目,却对传统能源领域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注意不够。”周大地说,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地方搞低碳出现了目的性的偏差,为了地方经济利益,把“低碳”概念当成扩张经济或者增加投资的手段,却忽视了低碳经济的效率问题。
周大地举例指出,太阳能电池制造行业和风电制造行业目前的过热现象就是无效率低碳投资导致的。目前中国高耗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年生产总量达到400MW,却只有不到5%用于国内市场,95%的都用于出口,发展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等于是把高耗能高污染留在了国内,而由外国消费者享受太阳能清洁能源。他提醒,不要让低碳产业因无效率和资源浪费变得“高碳”。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管清友对记者表示,能源本身没有“清洁”与“肮脏”之分,能源的清洁与否关键取决于人类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比如,传统能源领域的石油行业也可以低碳。要想实现低碳化,就是要减少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和排放量,提高碳生产力和管理与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