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国内又有一个新能源汽车联盟成立。由IBM﹑美国伊顿公司、AECOM、中信国安盟固利、福田汽车和大洋电机三家美国企业和三家中国企业组成的“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一由国内外汽车企业联合成立的新能源汽车联盟,无疑可称之为国际联盟。
而在此之前,在新能源汽车联盟领域,我国已经出现了由北京、重庆、吉林、江苏、安徽等地组建的地方联盟,由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重汽、华晨、奇瑞和江淮十家国内车企组建的行业联盟,由国资委牵头国内各大相关中央企业参与的国家联盟。
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近似于战国争雄的混战局面。不过,笔者认为,这种“分而治之”之势,必将在“分久必合”的规律面前,走向最终的“大一统”。
在战国时代,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都竞相实行变法,如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而这其中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真正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
而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联盟成立的此起彼伏之中,我们也能看到,各个联盟成立的初衷其实就在于各汽车企业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得先机,各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分得一杯羹。
从出发点来讲,这一个个联盟的成立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混乱的局面却由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是不利的。而笔者之所以认为各种新能源汽车联盟必将走向统一的原因,就在于基于市场发展规律,基于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则,各新能源汽车联盟必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标准定型之时走向终极统一。
与传统汽车一样,新能源汽车也需要标准。而目前各联盟成立的最终目标其实也是想通过建立自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进而将这一标准最终形成行业标准,来抢占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先机。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从各地方利益的搏弈角度考虑,都有一己之私利的各地方联盟不可能会成为标准的制订者;从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有半数海外企业的国际联盟也不可能会成为标准的制订者;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仅由国内10家汽车企业组建的的行业联盟也难成为标准的制订者。而从目前来看,由国资委牵头组建的国家联盟似乎最有可能成为统一“六国”的“秦国”。
但遗憾的是,在这一联盟中即无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的上汽集团,也无吉利等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笔者很怀疑,国家联盟队成员的实力,尤其是各大汽车企业。笔者敢说,在国家联盟中的各大汽车企业没有哪一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是百分百依靠自主,没有哪一家企业的研发实力达到了其所宣传的水平,没有哪一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没有海外企业的影子。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究竟由谁来完成“统一大业”呢?笔者认为,如果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各相关汽车企业能从国家战略出发,在国家引导下能协同作战,能脚踏实地,那能完成“统一大业”者就将出自国内;而如果目前这种乱象持续,那就将让海外竞争对手“渔翁得利”,能完成“统一大业”者就将出自国外。而如果这一情况一旦出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就将陷入传统汽车发展的老路,陷于落后于人,受制于人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