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调查事件迅速在中国政界、产业界及媒体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毫不客气地回应说“美国将打不赢这场贸易战”。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拒绝美国采取的“绿色双重标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强烈表示,将代表154家企业在WTO框架内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林舜杰更是直接对这一调查行为下了定义,认为这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合,发起的错误调查”。
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排名前两位的两个国家,中美两国一开始一直以合作关系示人。去年7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访华期间,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在《中美联合声明》中,明确了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而美国则以技术换市场的合作方向。正当中美新能源合作朝着更深入的领域拓展时,美国的突然发难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事实上,新能源在全球都是一个需要政府补贴的产业。美国大概要比中国更早意识到这一点,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过去一年里推出的美国能源和经济复苏法案中就有500亿美元投向新能源领域。其中217亿是能源基础设施,270多亿直接补贴新能源企业。这还不包括美国政府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间接补贴。
当然,面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中国政府近几年也是不断致力于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例如,财政部大范围对国内的太阳能行业进行补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委联合下文决定对电动车实行最高6万元的补贴政策;国家发改委和电监会要求各省级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价附加补贴等等。但从补贴的力度和采取的方式来看,中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无疑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补贴微乎其微,且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很多政策也并不是通过直接补贴的形式,其产业政策符合WTO规则,谈不上侵犯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而很多专家也表示,即使最终美国的反补贴调查成立,中国企业也不会遭遇实质性打击。美国拥有发展新能源的绝佳自然条件、强大的政府财力和投融资能力,但当下美国仍不是一个现实的重要市场。以中国光伏企业英利为例,其80%的销售收入来自欧洲。这缘于美国实际上自奥巴马政府才开始强力推进新能源战略,市场远未充分启动。而由于美国各州政府拥有很大自主权,不同州对新能源的推进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奥巴马政策的实际效果存疑。
对于美国光伏电站业主而言,拒绝中国制造的麻烦也显而易见。2009年,来自中国的晶硅电池已经占全球四成的份额,且这一份额在今年仍呈快速增长态势。若美国舍弃中国制造,其他区域的产品“价高,质量未必好,而且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这对美国的投资是没什么好处的。”英利新能源一位不愿署名的人士分析说。
基于以上几点,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美国这次提起的反补贴调查可能仅仅是中美新能源的一次小摩擦。无论它是对还是错,都将难以真正阻挡中美在新能源领域继续合作下去。不过,这也预示着中美之间在这一领域存在潜在长期博弈,而且很有可能是一种犬牙交错的复杂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