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城千辆”计划,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2010年这一计划被进一步的明确与完善,在其推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示范推广城市也由最初的10个城市不断扩大为25个城市。同时国家政策对于新能源的支持也不断倾斜,“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即将公布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新能源汽车将会是被重点支持的产业,将对节能减排起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客车市场的需求持续爆发,不仅仅在示范城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新能源客车的示范使用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而早期便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在这一轮的发展中占尽了先机,开发出了面对不同市场的细分产品满足各级市场的需要。以节能和新能源技术见长的中通公司近期更是捷报频传,除去传统客车的订单外,新能源客车的批量订单也不断传来,一时间原本繁忙的生产线更是顿感压力倍增。
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既保证新能源汽车的供货时间又保证产品的质量,成为了中通客车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纷至踏来的批批订单,为了合理安排生产周期,中通公司将泰安订购的40辆10米混合动力客车生产任务首次调到博发车间。博发车间作为中通客车高端车辆的主力制造车间,主要承接公司高档产品的生产任务,技术实力与管理水平都处于行业前列,面对首次“移植”而来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任务,仅用了20多天时间就交给了公司及客户一份满意的答卷,并且在该批车的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了中通新能源客车的“博发品质”。
生产组织模式创新——首辆试水,后续畅通无阻
由于是批量上线,为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相同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博发车间采用了“首辆试水”即对首辆车的技术工艺标准及时进行固化,将所有问题都止于第一辆车。通过第一辆车,车间对其各个生产环节都及时监控,力争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这也要求在第一辆车生产的过程中,各工段都要焕发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车间还及时进行了工位调整及人员整合。相比长途客车的施工工艺,新能源客车的施工工艺有较大区别,如在焊接和电器调试等方面,新能源客车较长途客车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鉴于此,车间根据新能源客车的施工流程,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施工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对焊接、车内附件各调试等人员进行了整合,以求达到最佳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合理安排,博发车间不仅完成了公司紧急调配的生产任务,并且还在生产过程中,协同生产、质量、技术等各部门完成了多项创新。
技术协作创新——中通式标准的协同合作。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环保,各种扶植政策不断涌现,新能源客车成为各大企业竞相追捧的事物。而中通作为新能源客车为数不多的先行者,其技术人员有着多年的技术积淀,在这次批量定单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自身对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充分理解,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协同各配套厂家,创新性的提炼出了一套“中通标准”。根据这套标准,所有主要零部件厂商的通讯协议,都必须遵守中通的企业标准。
利用中通标准构建的新能源客车主要零配件的通讯协议,可及时查找系统问题的根源点,不仅有利用公司车辆更好的后期技术服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核心新技术的掌握又进了一大步。在新能源客车生产的关键工序,相关技术人员无怨无悔两天两夜盯在现场,使配套厂家都深受感动,在配合过程中主动积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为新能源客车订单的及时完成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质量控制创新——节点评审,保质保量。
虽然是博发车间下线的第一批新能源客车,但是各部门所有人员的精心努力下,这批客车在品质上没有丝毫的瑕疵。质量管理部门针对该批车加大了节点评审,对于重要项目,进行了多次评审,采取跟踪作业方式对产品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反馈,加快了瓶颈工位的疏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验沉淀 奠定基础
在现今群雄争霸的新能源客车市场上,中通客车是国内最早进行新能源客车研发的企业之一。经过五年地不断研发,中通客车在新能源客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串联混合动力客车、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旅游车四大系列10余种产品型谱。中通客车的新能源车型也已在各地通过了实战考核。
中通新能源客车的良好品质也已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早在2009年,济南公交投资近亿元购置的80台中通油电混合动力客车成功服务第十一届全运会,并且在全运会结束后投入到主干线路运营。历经一年多的实地运营,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总体情况良好,出勤率达98%以上,不亚于普通柴油客车,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历练,中通在新能源客车生产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深厚的积淀,此次新能源客车的生产充分体现了中通公司在新能源技术上的雄厚实力和技术人员技术功底。相信,只要不断的挑战自身,在创新中前行,中通客车一定会实现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者的品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