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政策法规 » 新能源政策快报 » 正文

四大燃料乙醇企业面临原料暴涨及政策调整瓶颈

日期:2007-05-22    来源:北京联合信息网  作者:北京联合信息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07
05/22
14:4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燃料乙醇 政策

      河南天冠集团、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安徽丰原燃料酒精本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十五”期间全国4个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作为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可再生替补(燃油)能源项目的开发,四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在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高涨的市场背景下可谓一路光鲜,产业扩张激情似火。然而,由于自去年以来原料玉米( 1678,-1,-0.06%)的持续价高量少和政策“调整”后的“新政危机”,四大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经营困局,“并购”浪潮也随之风生水起。

      银联信分析:

      一、生产原料价高量少

       近年来,在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加工转化的拉动下,玉米消费增长很快,国内玉米供求将出现偏紧格局。燃料乙醇四大企业面临成本上扬和原料短缺的市场压力。

      其实,国内玉米的价高量少在去年就已经暴露。去年11月份,东北玉米价格一反往年新玉米陆续上市后将出现“时段性小幅回落”的常态而大幅上涨。目前国内玉米与同期相比每吨增长了300元左右,按照国内目前3.2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来计算,每吨乙醇的原料成本就增加900元,而且价格还一直处在上涨的趋势。

      为了解决玉米供应不足、成本居高的问题,河南天冠集团未雨绸缪地研制了红薯、秸秆等替代原料生产乙醇,并建立自己的玉米基地。其他企业也都进行了类似的解决方案,以期多渠道缓解经营压力,但目前还不能形成气候。


  二、政策遭遇变革


  燃料乙醇推动酒精生产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国内投资过热也开始出现。由于国内典型的“一窝蜂”现象,国家的“政策杠杆”已经开始对地方和企业的燃料乙醇项目实施调控功能。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一事明确表态,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河南省从2007年开始已经将生物燃料乙醇、煤化工等潜在产能过剩的项目,列为环境准入的从严控制审批对象。


  燃料乙醇项目于5年前开始启动,当时国家鼓励加工燃料乙醇,主要目的一是化解陈化粮,卸掉贮粮的巨额财政负担;二是缓解日益严峻的燃油供求矛盾(乙醇作为国家实验性和强制性汽油比例勾兑原料);三是有益于环保,利国利民。河南天冠集团、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4家定点生产燃料乙醇厂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国家批准建设的。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加速了玉米等粮食的工业性消耗,最终触动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敏感神经。


  国家的“宏观调控”正是基于该行业的过快发展。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在2020年达到1000万吨,但发改委去年12月的统计显示,国内公司申请建设的乙醇年产能已经超过了1000万吨。2001年国内酒精原料中玉米原料占总量的比重为59%,到2005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76%。玉米用量在燃料乙醇生产中大幅度上升,玉米使用比重的提高给玉米供给形势带来沉重压力。作为硬性政策实施前的“缓冲带”,国家财政部早于去年5月底制订施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将生物乙醇燃料定位为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显然,作为玉米、小麦( 1805,20,1.12%)、水稻及其陈化粮制取的燃料乙醇只是“过渡性、阶段性的政策”,而且不再继续获得国家鼓励。


  三、四大乙醇生产企业各寻出路


  而日渐明朗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显示:4家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要进一步改进现有工艺,实现原料多元化的柔性生产。


  根据测算,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在4000元/吨左右,市场销售价格约为3200元/吨,国家给予乙醇生产企业的补贴平均为1600元/吨。如果没有国家政策补贴,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将亏损近800元。对四大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来说,如果失去政策支持,将无法应对市场压力,维持生产经营。


  作为刚刚形成规模气候尚未脱离国家扶持的新能源项目,被列入限制类项目后,企业不但面临扶持“断奶”,而且会被金融等部门拒之门外。为了防范各种风险集中爆发带来的困局,四大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纷纷寻求并购。河南天冠将以增资扩股形式引入外来资本,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入股安徽丰原燃料酒精、黑龙江华润酒精和吉林燃料乙醇。


  四、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


  燃料乙醇是世界范围内新兴的替代能源之一,它具有清洁性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油品品质改良剂。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为133万吨,2007国家发改委下达的燃料乙醇生产指标为157万吨。国家发改委燃料乙醇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在研究编制中,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超过500万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将呈现4大特点。一是燃料乙醇原料供应多元化。未来我国燃料乙醇工业的发展将建立在以非食用粮为主的原料结构基础上,适当扩大使用饲料用粮、木薯等薯类、甜高粱及甘蔗糖蜜等原料。二是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新建的燃料乙醇企业将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将传统的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排放,实现清洁生产,从而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三是能源与化工并举。乙醇的整个生产过程伴生的3大产品(乙醇、二氧化碳和DDGS饲料)中,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树脂和乙醇合成乙烯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燃料乙醇应用领域拓展。随着未来燃料乙醇供应量的增加,燃料乙醇的应用领域将由现在的传统汽车向灵活燃料汽车、纯乙醇燃料汽车、柴油车及燃料电池等方面过渡。


  五、信贷风险及机会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下发紧急通知,指出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要坚持 “因地制宜,非粮为主”,将生物乙醇燃料定位为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燃料乙醇。显然,作为四大乙醇生产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不足问题而开始建设的玉米生产基地并不合宜,并且机会成本过高。这些企业应该进行一定的转型,将原料从消化陈化粮转变成低成本原料,如甘蔗、木薯、甜高粱等,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降低了成本。


  同时,我们看到,四大乙醇生产企业纷纷在生产陷入困境的时候寻求资产重组。这种变化值得商业银行深思。其实,随着国内产业集中的进一步加强和跨行业集团的大规模涌现,大中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必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凭借信贷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和广泛信息,参与到企业的重组过程中。


  由于燃料乙醇产能的突然放大,严重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2006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严格项目建设管理与核准。一部分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建成后最终没能进入定点生产企业行列,必将转产普通酒精产品,这将给传统酒精市场形成冲击。这值得商业银行注意。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