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致公党中央获悉,该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大会发言稿。
致公党中央认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掌握了相对领先的产业技术。特别是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等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等多种技术创新模式,有效实现了技术突破。
但应该看到,各地新能源产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1.产业布局分散,特色不明显。2.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3.缺乏技术标准,产业发展亟待规范。4.相关体制仍未理顺,新能源发电设备撂荒现象仍比较严重。
为此,致公党中央建议:
一、加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规范和促进产业发展。建设新能源领域研发与技术产业化应用基地,在某些新能源技术产品上打造成国内外重要的推广应用示范区。抓紧在税收优惠、融资贷款、上网电价补助、政府采购、产品示范应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建立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借鉴丹麦、德国、美国等风电强国普遍实施的新能源装备认证制度,建立符合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工业基础的风电、太阳能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认证标准;加快检测和认证能力的建设;实施统一的风电、太阳能认证制度,逐步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此外,还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电网公司、发电设备制造商等多方共同参与,尽快制定风电、光电并网技术标准。
二、坚持大规模发展和分散式发展相结合,多途径地发展新能源产业。不能只把发展重点放在大风电、大核电、大光电和大电网上。不仅要在资源富集的地区建设风电和光电基地,大规模集中利用新能源,也要鼓励中小规模风场建设和资源条件一般地区的小型风电利用,加快量大面广的太阳能分散利用;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与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的电力双向供电,互济余缺,提高就地消纳能力。
三、设立新能源研究机构,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新能源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关键技术和部件的产业化及技术、设备、服务的整套输出,直接决定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全球新能源产业和市场快速成长的机遇,在主要的材料、部件和技术等方面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建议设立新能源研究机构,不仅具备一般科研条件和产业经济设施,而且具有“中试”能力,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到检测认证全过程的试验能力,以解决新能源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加快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新能源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统一与协调。加快输电通道和新能源项目入网线路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已建成新能源项目的接入线路建设,解决设备闲置的问题。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互动化是智能电网的核心,一些城市在光伏发电、中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上居全国前列,且电网骨架坚固、用电负荷大,地方电力公司资金雄厚,应对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互动化提出相应的需求。
五、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继续支持与强化新能源企业内在研发能力。继续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研究院。按照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布局,以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资助性投入,挖掘与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建立更多的高水平研发机构。继续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新能源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需求,以产学研用合作方式,建设更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六、精心打造产业链条,增强新能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第一,在充分调研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认定一批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在用地指标、资金扶持、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以现有的新能源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一批新能源装备、原料以及配套产品的生产企业,打造能够代表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可实现新能源“一站式”配置的国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第二,以新能源核心企业及主导产品为基点,推动新能源产业链条的两端延伸。第三,瞄准技术集成的重大整机产品,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新能源产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以及收购海外研发力量等方式,从配套产品向整机产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