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国际新能源要闻 » 正文

跨国石油公司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战略

日期:2011-03-09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钱伯章 编译

国际新能源网

2011
03/09
09: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1. 国外近况

    为摆脱全球油气资源短缺和高油价的困扰,并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一些大型石油公司正在加快向综合性能源公司演化,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美国雪佛龙公司于2010年4月30日宣布,设置商业化规模光伏设施,作为雪佛龙科技风险企业业务的组成部分。在.加利福尼亚州贝克斯菲尔德(Bakersfield)地面安装的设施所用土地,原为一炼油厂所拥有,该光伏设施的发电铭牌能力为190kW,预计每年可产生电力超过300MWh。由Abound太阳能公司提供的AB1光伏模块阵列是雪佛龙公司布赖特(Brightfield)项目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该项目组合采用Schneider Xantrex 电器公司GT250. 中央逆变器,该光伏设施可使该公司减少温室气体足迹,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超过200吨。

    英国BP公司的替代能源部门2010年4月14日表示,BP 2010年计划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发展替代能源。公司于2005年成立替代能源部门,并表示将在10年内投资80亿美元用于替代能源的发展。投资的进展速度比预期得要快,BP 2010年对替代能源产业的投资超过10亿美元。BP2009年对替代能源行业的投资达13亿美元,占公司总投资额的6%。BP参与的替代科技主要包括四种:风能,太阳能,碳捕获和碳储存,以及生物质能。

    根据2010年7月法国法律要求一些公司对环境责任的承诺(称之“Grenelle 2” 法),法国IFP(法国石油研究院)改变名称为IFP新能源公司。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海洋部(MEEDDM)表示,IPF新的名称更能反映增加新能源技术为重点的研究实质。并认定IFP是涉足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领域的主要参与者。2000年时IPF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目前其研发活动比例的50%已致力于NETs(提高燃料效率,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绿色化学,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等等)。为了应对能源(世界需求增长、对矿物资源的依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转向低碳能源体系的过渡,是现在的关键。

    2. 中国近况

    在诸多利好政策的刺激下,近一时期,新能源开始进入全民投资时代。目前,中国已经有18个省区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上百个城市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甚至个别省市已经制定出打造上千亿元、上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的规划。长期垄断着国内石油产业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巨头也正在加快布局与新能源相关项目的建设。

    2010年初,中石油审议通过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和生物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对此,该公司表示,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依然是能源结构中的主体,但是必须着手加强新能源、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工作,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与主营业务相近的煤层气、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

    而继首个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出台后,中石油集团又制定了详细的新能源发展计划:到2010年底,新能源建成综合能力125万吨/年(油当量)。其中燃料乙醇产能达到50万吨/年,煤层气6亿立方米/年。到2015年,公司将形成600万吨/年(油当量)以上的生产能力,主要是煤层气40亿立方米/年,页岩气10亿立方米/年,燃料乙醇200万吨/年,生物柴油6万吨/年。

    中石油也在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向,包括在加油站内设充电站的可能性。但短期内,中石油重点考虑的仍是更能发挥公司资源优势的品种,如煤层气和页岩气。此外,给天然气汽车供气则是其最具优势的领域。

    开发新能源既是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业务结构不可或缺的内容。既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又努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在大力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成为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中石油发展新能源的步伐早已迈开。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已有十多年历史。同时,页岩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油砂油、页岩油、地热、铀矿、天然气水合物等业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有的已走到国内同行业前列甚至成为领军者。这其中煤层气和燃料乙醇的发展成效可圈可点。
中石油发展新能源的脚步正在加快。目前,中石油发展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吉林已投产的50万吨的乙醇项目以及山西沁水的煤层气项目。此外,中石油还投资近1.8亿元建设一套6万吨/年规模的生物柴油示范装置。

    目前中石油发展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吉林已投产的年产50万吨乙醇项目以及山西沁水的煤层气项目。此外,中石油还投资近1.8亿元建设了一套6万吨/年规模的生物柴油示范装置。在燃料乙醇业务的发展上,中石油作为国家推广乙醇汽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到2009年底,中石油在燃料乙醇业务上的投资已超过10亿元。其中控股建设的吉林燃料乙醇项目产能50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已累计生产217万吨,除满足东北三省需求外,还销售到华北、华中地区。

    2009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禹城市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签订合作协议。该项目生产的燃料乙醇所用的原料是该市功能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单位。禹城盛产用玉米、玉米芯生产的功能糖,每年产生下脚料糖渣46万吨。为减少废渣带来的环境污染,充分利用资源,该市功能糖企业通过技术攻关,创造了以糖渣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新技术,并投资建设了国际首创的6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吞噬”功能糖废渣29.4万吨,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重点循环经济工程。利用废渣发电一项年可获利123万元。

    除此之外,中石化已经启动了分羹电动车充电站市场的举措。电动汽车充电站虽是新兴事物,但在新能源时代,它的市场前景跟现在的加油站将颇为类似。而对于这一巨大的市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正在加速扩张,意欲在新能源时代取石油三巨头而代之,成为新的能源巨头。然而,石油三巨头也开始加紧行动,要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为保障北京市纯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中石化集团与北京市政府正共同推进纯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工作。这意味着中国最大的成品油销售公司——中石化正式加入到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的建设之列。北京首科集团公司已与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主要利用中石化现有面积较大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计划采取“以油带电、油电结合”的发展运营模式,即以油品经营带动充换电业务,解决纯电动车充电站运营成本问题。双方未来将利用中石化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逐步增加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的数量,将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扩展到北京全市,并进而扩展到河北、天津甚至更大范围内,以加大纯电动乘用车的活动半径,加快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资料显示,中石化的加油站总数约3万座,中石油的加油站总数约1.8万座。如果这么庞大的加油站网络未来都改造成油电合一站,势必会对两大集团的业绩带来影响。\
中石化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的地热资源开发项目,意味着中石化地热资源进入了商业化开发阶段。中石化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以全资子公司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而在2006年,新星石油公司与冰岛恩莱克斯公司合资组建了由新星石油公司绝对控股的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并推动地热资源产业的发展。中石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梯级利用、综合利用、尾水净化和回灌、浅层地热能开发等地热开发利用技术。

    中石化表示,将通过五大途径全面进入新能源领域。除了电动车领域外,中石化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将做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燃料乙醇。主要跟中粮合作,在河南、安徽及广西生产燃料乙醇,今后还会考虑在江西和海南生产乙醇汽油。二是生物柴油。中石化已掌握了这项技术,目前考虑在贵州建一个年产5万吨的项目。三是进入生物化工领域,利用乙醇脱水生产乙烯。目前该公司已有一个工业项目将投入建设。四是煤化工。中石化拟用煤来生产油、乙烯以及丙烯,用煤来弥补公司原先油气资源稍微短缺这样一个不足。
一直在新能源方面走在前列的中海油在风电、充电站、生物柴油、煤制天然气等方面都非常活跃。2009年底,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表示,要朝新能源方向探索。中海油不断强调,中海油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不是单纯的石油公司。事实也证明,中海油的新能源大厦渐渐成形。为进军新能源领域,早在2006年底,中海油就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

    2010年2月,中海油在威海的海上一期10万千瓦风电场工程预可研报告通过评审。这一项目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10亿元,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为推进该项目,中国海油建设了高达140米的海上测风塔。

    中海油于2009年11月初宣布将在天津市滨海高新区投资注册新能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20条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线,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此外,公司还在考虑建设全国性的电池更换站。据介绍,中海油2009年已和天津津能投资公司签署协议,决定向当地一家主要为电动汽车生产锂电池的厂商——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人民币,用于在天津一个新厂建设20条电池生产线。该公司另选择合作对象是中国普天,双方合资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2009年,中海油与普天集团合资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计划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整车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领域大力投入。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已与众泰汽车在杭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2010年选定1至2个省会城市,试点投入运行纯电动汽车,以加速推进电动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另外,由中海油和奥地利碧路集团在江苏南通合资建立的海油碧路(南通)生物能源蛋白饲料有限公司,以棉籽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正在建设中,将试投产。

    3. 中外合作

    霍尼韦尔旗下的UOP公司于2009年11月5日宣布,该公司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共同在中国开发多种生物燃料技术和项目。两家公司将对生产绿色柴油和绿色航空燃料的中国原料及设备安装进行评估,以生产可再生燃料并提高乙醇能源效率。两家公司将相互协作,对现有生物燃料技术进行验证,以利用中国国内的原料生产绿色运输燃料。中石油将对安装用于生产绿色柴油的示范性UOP/Eni Ecofining设备,以及在中石油现有或新精炼厂安装更大型的设备进行评估。据悉,两家公司将携手设计一种Ecofining工艺设备,使其利用中国生物原料既能生产绿色柴油,还能生产可再生航空燃料。Ecofining使用催化加氢处理技术,将原油转化为绿色柴油,该产品的十六烷值高达80左右,可直接替代柴油。目前普遍使用的柴油的十六烷值从40到60不等,因此绿色柴油可用作精炼厂的掺配油来提高现有柴油的性能,并扩大柴油的来源。UOP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德斯普雷恩城,是国际领先的供应商和授权商,专门面向石油精炼、石化和天然气加工行业提供加工技术、催化剂、吸附剂、加工设备和咨询服务。

    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于2009年12月23日表示,公司旗下生物燃料子公司Petrobras Biocombustivel (PBio)已经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研究在巴西合作开发乙醇项目的可能性。两家公司同时还将签署从巴西出口乙醇至中国的协议。PBio近来还投资Total AgroIndustria Canaviera公司,使得巴西国油进入乙醇生产领域。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推广乙醇汽油,同时当地的乙醇生产跟不上需求,中国打算不仅从巴西进口乙醇,同时还希望在巴西投资自己的乙醇生产装置。中国石油考虑将巴西国油作为合作伙伴是基于两家公司已拥有非常好的贸易关系。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