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继续的日本核灾难给全球核电发展带来丝丝凉意。我国也已决定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暂停审批核电站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核电发展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又会对新能源格局造成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
核电发展大方向暂不改变
在核电项目审批暂停之后,我国核电的脚步会否因此放缓?来自各方的信息显示前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冯飞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核电虽然会受到日本方面的一些影响,但我国发展核电的方向暂时不会改变。但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继续大力发展核电,在保障安全方面需要注意技术、选址等问题,以及企业的管理、应急能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支持了这一观点。在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时他表示,对于核电发展不能否定,现在更不到“谈核色变”的程度,关键是要加强技术的安全性和管理的可靠性。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史丹表示,日本的核电站爆炸给核安全敲了警钟,但从长期来看,核电的发展还会继续加快,因为和煤电相比,核电在减排方面依旧起到一些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阳予,这位被尊称为“中国核电之父”的核电专家则表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核电,要想发展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不过在发展路径上要安全第一,重点应放在第三代核电站上。“如果想发展快一点,就第二代核电站多建一点,风险也大一点。如果想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想建的快一点,就二三代都上,但风险也大了,应该着重地建设第三代核电站。”
在各种新能源类型中,核电是目前发电成本最接近火力发电上网电价的,碳排放量水平也优于其他发电模式。从1985年兴建第一座核电站至今,中国核电业发展迅速,并且由于后期所建核电站先后采用了部分国产设备,而在建造成本方面也远远低于前期。
太阳能或迎来大幅调整
无论如何,受此次危机影响,核电发展速度会暂时下降,这是否会为水电、风电、光伏等其他类型新能源带来发展契机?“十二五”规划中对各项新能源的布局是否将有所调整?
孟宪淦对此认为,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水电将是可再生能源的第一重点,其次是风电,在2020年以前风电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肯定要超过光伏。“十二五”期间将风电将开工建设1.2亿千瓦,到2020年总量将达到3.3亿千瓦。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史丹表示,未来的能源发展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地强调一方面,在近期比较有竞争力应该还是风能和太阳能。但因为太阳能的资源更加丰富的,产业链已经足够完善,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分布式电源中,在远景利用上有很好的市场的前景。
由于此次核电危机的影响,“十二五”规划中对核电发展的目标或许有所调整,也因此影响其他新能源的份额。孟宪淦分析说,现在还难以确认如何调整,但通过此次核电事故,以及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们的一些建议,可能也有必要对各项新能源都会做出一些调整。如果这次“十二五”规划有所调整的话,太阳能发电将是调整幅度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因为这个目标过去定得太低了,按原来的规划到2020年才2000万千瓦。”
业界呼唤加大政策支持
虽然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发电的高成本和产能过剩则可能成为行业把握机遇的绊脚石,但来自各界的声音却稍显乐观。
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瞿晓铧认为,太阳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太阳能的成本只相当于15年前的20%左右,往后还有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可能。
而对于长久被质疑的“产能过剩”,山东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祺翔则肯定的表示这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过剩,目前市场实际需求依然很旺盛,仅在组件生产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略微过剩。“例如多晶硅的产能远远不够组件生产的需求。同时在我们的行业内的电池片是很难采购、不容易采购,有价格高的趋势。”
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质疑背后,其根本是国内市场的发展缓慢。新能源快速普及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这也成为业内长久的呼唤,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甚至表示,如果未来几年还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政策的支持,新能源行业或将趋于萎靡。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做客中国经济网演播室时表示,中国太阳能产业被边缘化的状况始终没有大的改变,国外对中国太阳能发展能力的关注甚至已经超过国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国情咨文里面还专门提到说,中国现在已经有了全世界最大的民营太阳能研究机构。
“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政策驱动的事业,如果说没有政策驱动,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发展会很慢,因为价格贵市场接受能力会很差”,孟宪淦说。他建议适当提高电力附加费,例如提高到1分,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史丹则建议,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太阳能光伏电站还处在建设中,要积极地开发市场,起码要形成一个对太阳能光伏电厂形成一个保护电价,使这些企业可以维持下来,这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地方。
黄鸣则表示,价格问题只是表象,观念问题和感情问题才是问题真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