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并在本世纪上半叶取得明显进展,同时科学院积极建议成立国家级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研究中心。”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能源高层论坛”上这样提议。
在这个论坛上,严陆光作了“二十一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战略研究”的主题报告。他说,展望我国2050年能源需求与保障供应的可能性,我国能源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煤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约70%减少至2050年的约40%,天然气、水电、核电份额将有所增长,还有约15%的缺口要靠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来补足。从而,和世界一样,逐步在我国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的任务也提上日程。
严陆光认为,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研究,但是较为零散,还不够长远,因而他建议国家应前瞻2050,综合资源、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花大力气做好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的研究。
严陆光说,煤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要能继续可靠地发挥煤的基础作用,我国必须在煤的高效、清洁、低碳排放利用技术的提高方面狠下功夫,继续实施“清洁煤计划”。对于能减小污染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给予支持。
在205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将高达75%,保障石油供应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我国应大力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近期应从实际需求、技术、产业现状、原料来源与经济性等出发,大力支持多方面的研发与示范工作。
我国水资源的经济可开发装机总容量为4亿千瓦,到2050年大体开发完毕;而核电将提高到1.2至2.4亿千瓦,成为我国支柱性能源之一。
2050年我国将约有15%的一次能源缺口,因而我国要大力加强大容量风电机组的研制;大力支持太阳能制氢的研发工作;积极研发以纤维素为原料的液体燃料制造,努力提高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科技水平。同时,受控核聚变、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等虽然不会在2050年发展成一定规模,但对未来能源发展有重大意义,我国应对有关研发工作给予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