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星、韩华、熊津集团等韩国大企业争先恐后地公布了规模上万亿的太阳能投资计划。这些大企业的共同点是,重视太阳能电池原材料——多晶硅的投资。太阳能产业工艺阶段可分为,多晶硅、多晶硅棒、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模块等。
继世界市场“三巨头”之一的OCI公司之后,三星集团今年2月宣布将通过分公司三星精密化学与美国MEMC公司合作在蔚山建立规模达1万吨的多晶硅工厂;韩华集团本月11日公布了投资1万亿韩元在丽水设立同样规模工厂的计划。熊津集团于两天后的13日宣布,将在2015年之前将目前为5000吨的生产能力扩大到4万吨。
据太阳能市场专门调查机构Solarnenergy推测,韩国企业生产的多晶硅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今年将达22.1%,这将成为太阳能产业中唯一一个达到世界水平的领域。
◆成品太阳能电池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韩国企业倾向于多晶硅投资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领域不会被中国压制,可以取胜。生产多晶硅需要大规模设备,而且在加工硅的过程中需要高水平的化学技术。多晶硅的纯度达到99.999999999%,才能生产出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也就是说,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很高。中国的技术目前尚未达到这种水平。世界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韩国OCI、德国瓦克和美国黑姆洛克目前在全球产能中占据40%.
另外,多晶硅领域的收益率较高。去年,多晶硅生产商——挪威REC和韩国OCI的回报率高达27%-35%,通过分公司引进多晶硅并制造太阳能电池中间材料——多晶硅棒和多晶硅片的熊津集团回报率则达到36%.这些都高于三星电子芯片部门的一年营业利润(26.9%)。
但成品太阳能电池市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于多晶硅。在这一领域,中国引领着世界市场。去年,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供给量中占据一半以上(52%)。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中,晶澳太阳能(JA Solar)等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达到七家。太阳能模块产业也是一样,前十大企业中有六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而韩国企业则榜上无名。
进入全球前十位的太阳能电池企业的产能大都超过了1吉瓦(GW)。有的企业明年有望创造2吉瓦的纪录。但从韩国企业的情况看,三星电子目前试运营的生产线为130兆瓦(MW),LG电子是330兆瓦。
中国在成品领域实力强劲是因为进入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不高,而且拥有巨大的价格竞争力。韩国进出口银行指出:“中国具备人工费低廉、政府支援和通过量产降低成本这三大优势。中国太阳能企业的成本竞争力比其他国家企业高出20%以上。”也就是说,假设中国企业将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从原来的100韩元降低到80韩元,那么其他国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只能亏本关门。
有人指出,就太阳能电池领域而言,不同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方面没有差异,因此正在走DRAM和LCD产业走过的路。在DRAM和LCD产业领域,随着竞争激烈,三星电子、海力士和LG电子等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生存,其余的被淘汰出局。也就是说,在太阳能产业也将出现类似局面。
准备投身于太阳能电池产业的一家韩国大企业的高管指出:“韩国大企业如不进行超过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投资就没有胜算,所以很苦恼。”
◆多晶硅可能面临供大于求
涉足多晶硅产业的韩国企业可能会遭遇供应过剩的危机。到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目前的两倍。多晶硅的价格可能会暴跌。
熊津多晶硅总裁吴明指出:“我非常清楚有关多晶硅供应过剩的担忧。如果供应过剩导致相关产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