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1年一季度,对于全球光伏产业而言,称得上又一个“寒冬”。虽然不至于像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下的那般严重,但在习惯了2010年同期的“意外之喜”之后,即使2011年一季度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运行属于“理性和正常轨道的回归”,光伏从业者们都会轻而易举地将其定义为“寒冬”。
不过也难怪,全球光伏产业几大核心地带一季度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
“太阳能电池价格跌势仍未停止,原本价格仍处在高位的多晶硅也敌不过市场价格的压力,报价出现明显下滑的迹象”、“太阳能电池厂业者为保利益,部分厂商已开始降低产能利用率,不再硬拼满载”、“因意大利光伏电价补贴削减政策未敲定,部分采购商持观望态度,导致从中国发往该地区的部分光伏组件近期滞留在意大利港口”。这或许就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终端市场欧洲,以及它的最大产品供应地中国,一季度光伏产业运行状况的缩影。
不仅是欧洲、中国这类目前的光伏核心地带遭遇了“寒冬”,新兴市场的代表印度也不偏不倚在2011年一季度遭遇了“现实的困境”。虽然早先推出的《国家太阳能计划》令人振奋,但现实的警告已经发出,资金缺乏将破坏印度政府在未来十年宏伟的光伏计划。而整个2011年一季度,都有印度光伏项目投资商关于“印度中央政府的光伏补贴缺乏新引力,投资回报率很低”这样的抱怨。
行业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由于包括欧洲、中国等核心地带,以及新兴市场印度在内的区域光伏产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因此也有了2011年一季度全球光伏产业再遇“寒冬”的判断。或许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判断并无异议,但“寒冬”却并非是2011年一季度全球光伏产业的全部,至少在美国,光伏产业有点“风景这边独好”的味道。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自然非政策莫属。
与意大利等国家光伏政策的摇摆不定,甚至不断收紧相比,美国早在2010年底就确立了2011年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光伏扶持政策。
2010年12月17日,美国国会审议通过的延长减税法案由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签署生效。根据该法案,美国财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1603计划,即“使用现金补贴替代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将延长实施一年。该计划是由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商业太阳能安装30%的投资赋税优惠(ITC)。美国前任总统布什于2008年签署了该长达8年的ITC法案;但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不大可能真正实现这种赋税优惠政策。
除了延长减税法案之外,美国财政部还通过直接提供贷款担保的方式,为光伏电站投资者的融资提供帮助。比如:1月20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为Agua Caliente太阳能项目提供9.67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该项目位于亚利桑那州尤马县(Yuma County, Arizona),将建立一个29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而在整个2011年一季度,甚至持续至5月份,有关美国能源部为光伏电站提供贷款担保的消息称得上是不绝于耳。
其实,除了提供贷款担保之外,美国能源部早在2010年底就联合美国内政部积极行动,包括选取合适的公共土地作为“太阳能地带”的环境分析,以及聚光光伏(CPV)和聚光光热发(CSP)电技术的推荐试验场地等,从各个角度为光伏产业的进一步提速创造条件。
行业高级分析师Siro指出,政策的持续给力,是2011年一季度美国光伏产业保持稳步向前的最关键因素。虽然目前尚未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出炉,但期内美国光伏产业的高位运行,却可以从一些细节当中看出端倪。
如果说从2010年,甚至更早的2009年开始,包括无锡尚德、日本夏普、韩国OCI等在内的全球光伏巨头相继在美国市场布局,只是美国光伏市场未来巨大增长潜力的一种反映;那么在2011年一季度,当全球光伏市场整体景气度下滑,部分厂商已经有减产降损的倾向之时,美国本土光伏工厂不断加快生产的动作,则是当下美国光伏市场旺盛需求的直接反映。
一个很显眼的例子就是:尚德电力日前宣布,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Goodyear的光伏组件生产工厂已经开始增加第三个生产班次。增加第三个生产班次意味着尚德电力的这个美国工厂将进行每天24小时、107位工人分三组轮班的不间断生产。而这似乎也印证了Solarbuzz公布的最新《美国交易跟踪报告》中,美国太阳能项目订单积压量已超过12GW这一数据。
2011年5月中旬,国际研究机构IMS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下降了近10%,这是自2009年初以来的首次下降。不管这样的数据存在多大的误差,期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下降其实早已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但正如上面所讲,这种下降其实是欧洲光伏市场增速放缓的直接体现,而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来讲,完全可以用“纵观全球光伏产业风云,风景这边独好”来概括!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