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 最近,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个科研组宣布:他们从一种耐盐油料植物中成功提炼出了生物柴油,而这种植物非常适于在非农业耕地上(盐碱滩)生长。这一项为发展生物柴油提供低成本原料的科技成果,在油价频频高攀的时下无疑也在业内产生不小的反响,并且亮相今天开幕的江苏首届可再生能源暨第三届太阳能应用产品与技术展览会。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南大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何祯祥博士。
何祯祥博士向记者演示了生物柴油的制作过程:先将一种叫海滨锦葵的种子,放到准备好的压榨机中,随着机器的转动金黄色如同日常食用油一样的液体缓缓流出来,然后将其收集在准备好的容器里。到一定的量后,加进一种化学药剂进行不停的搅拌,不一会,可以用做汽车内燃机的“柴油”就做好了,整个过程十分的简单。据说这样的“柴油”仅实验室一天就可以“生产”40升。
何祯祥博士告诉记者,生物柴油不仅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而且具有良好的润滑和燃烧性能。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相对较少,产业化的进程远不及国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生物柴油原料的问题。生物柴油价格受制于原料的价格,高昂的原料价格使产品的价格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现在在生物柴油的成本中,原料的成本占到了60%以上,原料的价格问题是生物柴油在国内产业化最大的瓶颈。
目前,世界上生物柴油的提取作物主要有草本植物、木本油料树种和水生油料植物三大类。常见的草本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花生、棉籽、亚麻等,其中油菜应用最广。常见的木本油料植物有棕榈、光皮树、油茶、椰子树等。但这些植物的种植都需要大量的耕地和林地,正因如此,由于国内人均耕地的不足使得这些植物的种植受到了限制。
“我们这次研究的思路就是针对生物柴油的原料开发问题,不要与人争油、不要与农作物争地。而是研究像海滨锦葵这样的耐盐植物作为原料。”何祯祥博士这样说,“这个研究的另一个目标是解决滩涂复垦土地的改良问题,这样可以一举两得。”目前,该项目所提炼的成品燃油(实验室)已经在中石化的权威机构进行了检测。
“种植耐盐油料植物的最大优势就是低成本。滩涂盐碱地属于边际性土地。而且,这种耐盐植物是多年生的,不需要每年播种,在生长过程中介入极少”。“目前,我们已经在天津、大连、浙江、江苏等地的沿海盐碱滩涂上试验成功,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含油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尽快选育出能够进行产业化的新品种。”何祯祥博士这样说。如果能突破这个瓶颈,国内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在原料供应问题上必将迈出一大步。
采访中何祯祥博士告诉记者,国家在生物柴油方面的技术标准还未制定,有关生物柴油产业化、市场化一系列相关工作都没有进行,生产、储运等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也欠缺。这些给中国生物柴油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不便,希望这方面的问题能早些解决,实现生物柴油的真正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