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年8月至2004年8月,北京市的自来水价格经历了9次调整,从原来的每吨0.12元上升到了2.8元,再加上污水处理费用,居民每吨用水的实际支出费用为3.7元,上涨了22.33倍,价高居全国之首。日前,北京市水务局透露,今年水价将再次上调。
资源紧缺 涨势难逆
全国水价最高的北京继去年涨价后今年将再次涨价,这也是1991年以来北京水价第十次调整。
北京市水务局日前称将配合市发改委制订出2005年的水价调整方案。北京市发改委表示,根据水价调整方案,2005年北京市综合水价将涨至每吨6元。
北京市水务局还称,这次涨价的直接原因是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有人大代表建议水价上涨。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华在建议中提出,近年来北京缺水约4亿立方米,利用经济杠杆拉动节约用水,适时、适度调整和提高水价标准,可以减少跑、冒、滴、漏。
而北京市水务局称这次涨价的理由有二:一是缓解水资源严重紧缺;二是有利于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北京市水务局有关领导就在电视媒体上吹风,水价今年要再次上涨,今后还要涨。
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和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0。市水利专家分析认为,近几年京城缺水年平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预计今年缺水可能达到7.94亿立方米。而到2010年,缺水将达11.82亿立方米。
支出加大 百姓无奈
家住北京石景山某小区的杜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家三口几乎全靠他开摩的赚来的1000多元生活,除去孩子上学、家庭开支,所剩无几。家里每月用水10吨左右,“如果水价再涨,对我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来说生活压力就增大了。”
今年初,就有一部分北京市政协委员提案,称水电等公共事业不能一味涨价。部分政协委员在一份提案中指出,近几年来北京市的主要公用事业价格都呈现大幅度的上涨,尤其是水价的上涨最为迅速。水、电、取暖等城市公用事业涨价对贫困家庭来说,这类支出会造成较重负担。
有资料为证。2003年北京市占人口10%的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174.2元,要比社会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55.52%,平均每个月只有500元左右,增长幅度为7.6%,远低于社会平均增长幅度11.4%。2004年1—3季度,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9元,增长12.6%,但细分后可发现,有近60%的人在平均水平之下,而10%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04元,仅增长1.9%。“无疑,水价再涨,对低收入家庭肯定会造成较重的生活负担”。
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政府提高水价一定会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在去年北京市提高水价的时候,政府就先提高了对低收入阶层的补贴标准。如果进一步调整水价,还会继续采取类似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