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能效诊断热线(www.edo.org.cn)正式开通。上海企业与市民登陆热线即可与专家互动,查询节能知识、在线能效诊断、免费出诊预约。热线的背后,是上海节能监察中心数百位专家的技术支持。这是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缩影。
站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回望,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轨迹清晰可见。经济连续14年两位数增长,而万元GDP能耗持续“下行”——产出做加法,耗能做减法,上海经济的增长曲线与能耗曲线保持“逆向而动”。经市统计局初步测算,2001年至2005年,本市万元GDP能耗从1.12吨标准煤降到了0.96吨标准煤;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这一数字首次降至“1”以内,跃上了综合能耗水平的新台阶。今年截至目前,上海万元GDP能耗继续呈下降趋势。
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中央对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上海2005年按不变价计算的万元GDP能耗比“十五”初期下降了16.5%,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能耗水平要再降20%,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咬住目标不放松,实现目标不动摇,一定要走出一条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能耗持续下降的集约化发展之路。
更高的要求,更严的“减法”。今年5月份,上海有关部门就节能降耗签订“军令状”———部分重点单位当场签责任书,将节能降耗目标量化分解到位,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必须“下降30%”,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须“降15%”。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上海今后招商引资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而现有800多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大户已被“锁定”,列为节能工作重点。
各行各业不断创新“减法”模式。建材集团对生活垃圾进行燃料化处理节能技术改造,每年省下3.38万吨标准煤。宝钢开源和节流两管齐下,万元产值能耗5年下降了53%。
“减法”意识也在全社会渗透。许多市民自觉从我“减”起,从身边“减”起,随手关灯拔插头成习惯,用再生纸印名片是时尚,《家庭节能36计》一再脱销。前天,家住虹口区的市民谢仲华又给家里窗户贴上了隔热膜,几百元的隔热膜夏天贴冬天收,已循环用了十几年。“不是我缺这点钱,”学石油出身的谢仲华说:“国家每年要拿出很多钱进口原油,我们再经不起大手大脚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人人都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