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建设节约型的社会,是时下一个热门话题。“绿色GDP”、“绿色建筑”又是在这一话题下衍生出来的新名词。尤其是“绿色建筑”更有些鲜为人知,普通读者对于建筑怎样与能耗挂钩,建筑怎样与绿色相联知道的不会很多。最近,本刊特约通讯员陈伟立就此采访了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
问:节约能源是永恒的话题。但是对于建筑节能,过去很少听说,请您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好吗?
答:好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必须保持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等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给以充分重视,即我国的能源、土地、水、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不但严重而且仍在不断加剧。
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的储量中,虽然90%以上是煤炭,但人均储量也只不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粘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与发达国家物耗水平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可是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如此严竣的事实表明,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必须,以致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即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土地、水、材料等资源,这样一种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因此,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建设事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也是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问:建筑节能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启动的,有这方面的节能设计标准吗?
答:我国抓建筑节能是以1986年颁布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标准启动的。再一个就是九年前,国家已经制定了节能建筑的强制性设计标准,以达到节能50%的目标。经过自上世纪80年代中至今近20年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得到了逐步推进,取得了较大成绩的同时,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在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等建筑类型进行了实践。
作为人工环境的建筑,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如大量应用远距离高档原料,包括进口原材料等奢华追求成风,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可是,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我国目前城乡既有建筑的总量大约有40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都是一些高耗能的建筑,而建筑用能已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近30%,以采暖为例,就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高出三倍。
我国现在正处在建筑的高峰期,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还会新建200亿平方米的建筑,若不迅速扭转上述状况,建筑用能的浪费就可想而知了。
问:绿色建筑的造价比普通建筑高多少,有哪些优点。目前,我国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主要有六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社会尚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意识;二是对节能与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三是缺乏可操作的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节地、节水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四是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六是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为此,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下列措施: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至于绿色建筑的造价和经济效益回报是这样的:达到节能60%标准的建筑,其造价仅比原来建筑提高5~7个百分点,预计5~8年便能回收。可是,人们居住在绿色建筑内的疾病发生率将大幅降低,寿命也会延长,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此类节约是无形又是有形的,这不难理解吧!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量、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低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1、选址规划合理;2、资源利用高效循环;3、节能措施综合有效;4、建筑环境健康舒适;5、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和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影响也最小,因此,建筑节能还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多年以来,我国偏重于工业节能,忽视了建筑节能。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能源综合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中,已经将未来20年的节能的重点调整为:“在继续推进工业节能的同时,把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总理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推行绿色建筑刚刚起步,绿色建筑技术指导在去年已形成了初稿,今年有望出台。
仇副部长高兴地说,即将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是建设部为加强国内外智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这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而与国内外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我们将把这个研讨会打造成一年一度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广泛性的国际盛会,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做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