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满目翠绿,17栋青墙红瓦的猪栏旁边,一个巨大的蓝色圆柱十分显眼,旁边房子里传出的机械轰鸣声,在旷野里透出生机。这就是种猪场正在运行的沼气发电厂。地上生长的青菜和杂草十分茂盛,虽是猪粪便集中之地,却闻不到什么异味。4月10日,记者走进了位于镇隆镇双寨村双云塘屯的发电厂。
这里有酸化调节池、干化场、沼液池、储液池、贮气柜等。平南县能源办主任唐德胜指着一块圆形的菜地说:“下面是一个53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产生约105立方米沼气,通过酸化、干化等程序,臭不可闻的猪粪及污水,便变成了能源和肥料。”
与普通猪场相比,种猪场更为讲究。记者看到猪舍干净整洁,保育栏、商品栏等功能区划分得清清楚楚。几千头猪的粪便及冲洗猪栏的污水,由统一密封的管道集中到酸化调节池,再通过固液分离,粪渣作为有机肥,污水则流到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一座80立方米的贮气柜收集起来,用于燃烧发电。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液,或卖或送给农户用做菜园、果园灌溉施肥。
桂隆种猪场占地130多亩,是一家年出栏生猪1万头左右、年产值1800万元的规模化养猪场。2014年6月,在县林业局、能源办等单位的支持下,猪场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先后投入170多万元,于当年10月建成平南首座沼气发电厂,利用沼气发电,解决猪场用电问题,成为当地沼气能源探索“一池多用”发展模式的新亮点。
说起好处,桂隆种猪场老板黄泽宋赞不绝口:首先是对环境的改善,以前冲洗猪场的污水直接排放出去,方圆几里内臭气冲天,现在所有的粪便都流进封闭的沼气池里,空气清新;以前饲料粉碎、搅拌、抽水、保温等都要用电,每个月要支付电费8000多元,现在4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组每天运行10多个小时,猪场用电6000多元、员工生活用电2500元,基本实现自给,节约了成本开支;粪便经过厌氧处理后细菌数量大为减少,使猪仔的成活率由以前的95%提高到97%,“别小看这两个百分点,每年有200头左右,按每头市价500元计,可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平南县林业局纪委书记黄德初说,利用养殖场粪污处理所产生的沼气发电,变废为宝,可为生态乡村带来四大好处:消除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美化农村的家居环境;为部分村民免费提供沼液,减少农民种植成本;有效防止粪便横流对水源的污染;粪污环保处理,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发电行业之间的良性生态循环。
为什么想到在猪场建沼气池?黄泽宋说,养猪10多年,走访过很多大型养猪场,懂得沼气发电的好处,“我在2009年筹建猪场之初,就已将沼气发电纳入规划之中。等到2013年政府资金一下来,就立即开建沼气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