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种关于新能源车的“骗补”报道铺天盖地。大致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骗补是因为国家将补贴给了车厂引起的;另一派认为骗补是因为法制不完善引起的。
但是从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判断,只要有补贴,就一定会毁掉被补贴的事。
不相信,我们推理看看。假设国家给a行业补贴了,则众多社会资本就会涌入a行业,则a行业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看起来很美好。但是a行业这种繁荣,意味着它本身的市场预期被扭曲了。它本来并没有在市场的综合环境下达到现在维持规模所需要的利润。则,社会资源其实是被引导到了错误的、没有效率的地方。如果在全市场环境下,市场会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让资源停止投资或者让没有利润的、效率不高的企业停摆或者死掉,从而让好的企业得到应得的地位与回报。
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各种社会资源因为被扭曲投入进来,无论好坏企业,全都获得了表面上的盈利。但是背后却是好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激励,从而失去进步的动力。或者是企业们因为眼前的利好,从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错误的扩大再生产中,一旦补贴变化,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或者断裂。
而一切的政府补贴行为,都一定会有很大的波动。因为作为一个权力机构,其根本存在本性中就有扩大权力的冲动,从而显示其存在价值。俗称“无事忙”。补贴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一定会被权力部门作为遥控器,频繁使用。这就一定会造成补贴政策的波动。
理论讲完了,我们来看看实践:欧洲的光伏补贴,导致了全欧洲的光伏狂热。当欧洲光伏补贴政策波动后,一大片光伏企业倒闭。本来有一些好的光伏科技公司,也因为在补贴高潮期盲目扩大产能,而在补贴退潮后,资金链断裂,死掉。当然这也导致了中国以欧洲光伏产业配套为主的出口产业大幅缩水。再看日本和韩国的农业补贴。日本的农业补贴,补贴出了一个价格高昂的日本农业市场。日本国民每年要为这些巨额补贴买单不说,这些农业产业又为自己设立了极高的入场门槛。现在日本的农业已经失去了全球竞争力,每年日本要大量进口中国、美国的农场品不说,其高端农业的外向输出能力正在变弱。因为低端的农场品补贴足以让日本农业通过扩大规模过上好日子了,何苦去开发投资前景莫测的高端产品。一旦安培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变弱,则日本农业将有巨大地震。
我们来预测一下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吧。一面骗补猖獗,因为补贴的存在,只要有低端的产能扩张就会有足够的利润,研发就不重要了。看看比亚迪最近的研发速度吧。另一面,因为补贴的存在,一些本来应该死掉的僵尸车企,死灰复燃,继续消耗汽车市场的资源。看看工信部新能源车企复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