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疫情的影响和国家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原因,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降。据乘联会统计,2020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1.3万辆,同比下降44.0%。
为了寻求转机,国内新能源车企纷纷出海。由于目前欧洲是最适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土壤,所以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车企们出海发展的重点市场。但在这场出海征程中,国内新能源车企能否克服运输和生产供给、市场竞争等种种问题,能否顺利打开市场,仍充满未知数。
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这场征程值得期待。
布局欧洲市场的多方原因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业联盟(AECA)最新数据,2020年三季度欧洲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超越中国,占到世界份额的44%,超越中国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而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之所以快速上涨,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欧洲相关国家大力实行新能源补贴政策,通过降低购车成本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涨。
比如,德国政府计划从2020年开始的5年中将电动汽车购车补贴从现在的每辆3000欧元提高至4500欧元,对于售价超过4万欧元的车型补贴提高至5000欧元。受到补贴政策优惠的刺激,目前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而且2019年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了61%。
二是因为近年来,欧洲的碳排放政策日渐严苛。今年10月,欧洲议会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从目前40%的减排目标提高到了60%,而且欧盟规定,从2020年开始新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能超过95克,超过的将处以每辆车每克95欧元的罚款。
另外欧洲国家普遍国土面积较小,充电设施建设迅速,目前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充电站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铺设完善的充电设施可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出于上述因素,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入局。而我国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较早的国家,前期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在进入欧洲市场后,其竞争力不可小觑。
国产新能源车企的优势和挑战
今年以前,我国的新能源市场规模、新能源汽车投放总量等都位居世界第一,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电池、生产产能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电池方面,据瑞银报告,全球6大新能源车电池供应商都在亚洲。其中两家中国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了全球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而且国际清洁交通理事会中国新能源政策高级研究员何辉表示,未来5年,中国电池生产所需的矿产和关键材料是有保障的。
在产能方面,多个欧洲国家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中,只有雷诺佐伊是一家法国电动汽车品牌,其他两个品牌都与中国关系密切,特斯拉Model 3的高产能离不开上海工厂,而大众ID.3则是国产车企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总体来看,优越的电池供给能力和整车制造力都为国产新能源车企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欧洲对于汽车的准入标准要比国内严苛很多,而且要把握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要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并不容易。
而且他们自身出于发展程度的原因,也在进入欧洲市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定的不足。
出海大军优劣并存
在出海欧洲的国产新能源企业中,可以按照实力将其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出海经验比较充足、自身实力也排在前列的上汽和比亚迪。
其中,上汽有自建的欧洲航线、生产研发基地、营销服务网点,以及安吉物流等汽车上下游相关产业,可以全方位保障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其产品已经成功登陆十余个欧洲国家,拥有极强的海外竞争力。但其自建航线成本较高,出海能否实现盈利是其目前的难点所在。
而比亚迪作为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其产品和技术竞争力毋庸置疑,而且它也在欧洲建立了电动车工厂,可以助力后期的产能供给。不过比亚迪虽然在海外发展多年,在客车领域开拓了不小的市场,但是其乘用车一直发展缓慢。
所以比亚迪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的挪威作为开拓欧洲乘用车领域的首个试点市场,与当地经销商RSA合作,推出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唐EV车型,实现乘用车品牌落地欧洲市场的目标。
第二梯队是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的小鹏汽车、爱驰汽车,以及今年逆势增长的长城汽车。
和比亚迪一样,小鹏汽车也选择挪威作为进入欧洲市场的突破口。据悉,小鹏汽车今年6月与挪威经销商ZEM合作,计划在挪威市场销售小鹏G3i车型,起售价为25.6万元,现已将100辆G3i运往挪威,预计在11月到达。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在汽车智能化和价格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其向海外的运输能力和本地服务能力将成为其打开海外市场的掣肘。
而爱驰布局海外多年,已经通过与欧洲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解决了渠道营销和本地售后服务的问题,而且爱驰今年的新车发布也在德国举行,逐渐融入欧洲主流市场。今年营收和销量都大幅上涨的长城汽车也表示,旗下WEY品牌将以德国市场为起点,在2021年正式进入欧盟市场。
不过,德国作为目前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很大,挑战也很多,未来爱驰汽车和长城汽车的WEY品牌能否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还有待观望。
而第三梯队则是一些体量和名声相较而言都不太大的老牌车企。比如,给蔚来代工的安徽江淮汽车,它计划在今年推出电动汽车iEV7S试水欧洲市场,并利用新能源汽车开发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市场。而此前出海的蔚来亏损、裁员风波不断,此次江淮汽车能否成功出海也更加扑朔迷离。
总的来看,国内实力等级不同的新能源车企都做出了布局欧洲的计划,但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短板需要补足。
总结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一块大奶酪,吸引了众多国产新能源车企的目光,也会吸引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注意。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表示,在中国制造的Model 3通过了欧洲市场的全部认证要求,即将出口德国、法国、瑞士等10余个欧洲国家。特斯拉的入局,无疑使得这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出海征程多了一重挑战。
面对在全球市场中声名正盛的特斯拉,国产新能源车企除了要提升品牌竞争力,补足各自目前的短板,还要解决文化差异的问题,顺利融入欧洲当地市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从总体来看,国产新能源车企有全球较为领先的制造力和研发力,能够顺利打开海外市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虽然挑战重重,但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