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受国务院委托,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关于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出,加强绿色环保创新,支持供应绿色能源。科学利用绿色电力、地热、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统筹本地水与外调水、地下水与地表水,限制审批新增取用地下水。同时强化立法执法保障。
《报告》指出,因地制宜提高雄安新区绿色建筑和节能标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引导选用绿色建材,推动起步区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节能率分别达到75%和65%以上。科学利用绿色电力、地热、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形成以跨区域、大容量的绿色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辅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应系统。
《报告》显示,雄安新区统筹补水和调水,白洋淀水资源配置明显改善。制定实施雄安新区水系与城市生态水资源配置专项方案,统筹本地水与外调水、地下水与地表水,限制审批新增取用地下水。雄安新区2020年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达到18.88米,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达到42.75米,分别比2018年同比回升0.76和0.56米。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8月20日在新能源企业调研时指出,重点推进“取热不取水”地热供暖项目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要求,注重规划引领、完善标准体系,不断促进地热产业有序发展、规范发展。强调地热产业大有可为,要充分认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作为雄安新区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提出,雄安新区应当充分发挥并科学利用地热资源优势,统筹天然气、电力、地热等能源供给方式,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打造白洋淀优美生态环境的关键阶段。要坚持把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协调推进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和节约用水等工作,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体系,打造蓝绿交织的优美生态空间,为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