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进入中国已经有15年的时间,纵观整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综合经济效益不高,一直是笼罩着产业头顶的乌云。
但是十三五之后,随着政策的调整、装备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产业生态从发电向热电联产升级,生物质发电进入全面盈利时代。
一、政策加持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与风电和光伏全面平价上网相比,生物质发电电价补贴虽有调整,但是基本上保留了补贴资格,而补贴经确权之后可申请银行贷款。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除了享有电价补贴,还享有三年的清洁供热补贴、在建期30%的投建补贴,以及地方对收储运环节的秸秆处理费补贴。
燃煤电价上浮20%生物质发电的并网电价也将上浮,进一步对冲高昂的燃料成本;且获得碳排放交易权的项目,可提前预售碳排放量,收益不菲。
二、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市场空间
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后,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大势所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及进一步推动煤电去产能势在必行,这给生物质发电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煤电去产能后,除了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外,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热负荷也会更加紧张。而这一点风电和光伏无法解决,天然气成本太高,企业用不起。
综合各种因素,目前能够替代燃煤电厂为企业提供稳定热源的只有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其经济性远高于天然气,如果燃料稳定甚至可媲美煤电热源。
三、装备技术升级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虽小,但是也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投资项目,其核心装备技术的科学选型决定这电厂能否高效、稳定、持续的输出电力和热负荷。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大部分的生物质电厂采用的是传统燃煤锅炉技术路线,结果导致电厂运行非常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下,生物质发电不赚钱成为常态。
近期,投资生物质发电的项目方越来越重视核心装备的技术升级,采用专门适用生物质燃料特性的生物质锅炉,电厂稳定运行得到保障,盈利能力增强。
四、产业进入全面盈利时代
当前,投资生物质发电是赔钱的买卖已经是过去时。最早之所以赔钱主要是因为只搞发电不带供热,以及选用的是落后的技术路线。
近几年随着高温高压生物质锅炉的普及,新上马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基本上都实现了盈利,尤其是工业热负荷市场,成为生物质热电最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生物质发电产业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政策而加持和能源替代的大环境下,十四五期间生物质发电将进入全面盈利时代。
结语
当前,资本对于生物质发电投资依然是谨慎的,这主要是源于对这个产业依然抱有错误的成见,对生物质发电的认知也存在误区。
不过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进入2021年以来,生物质发电新增审批和并网的项目都增加很多,这说明生物质发电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本的关注。
随着生物质发电进入全面盈利时代,资本会加大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开发,同时对于生物质燃料富集地区的资源竞争也将越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