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项目具有项目分散、项目类型多、涉及的主体多等特点,造成生物质能项目难以统计,而且很多类型的生物质能未纳入到商品能源,有的也没有纳入到能源统计范畴。
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来说,生物质能源具有负排放的特性,而且多元化的能源特性在能源领域进入深度脱碳阶段生物质能的价值尤为凸显。在“碳中和”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生物质能对实现碳中和的优势显著
目前,城市垃圾围城、农村秸秆直接燃烧污染和小型燃煤锅炉燃烧均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实际上,解决上述领域的问题,都是生物质能源利用的重要场景,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农村的环境,也能提高生物质的利用质量。
从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构成来看,取暖是农村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农村能源的碳中和的关键以清洁的生物质替代散烧煤。
经济性是影响生物质能在农村清洁取暖应用中的的首要因素,“燃料适配炉具”是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农村清洁取暖中发挥更大作用。
与风电和光伏发电相比,生物质能源对当地的劳动力需求量更大。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特点,不仅可以解除农民农作物秸秆收割处置等后顾之忧,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促进农业绿色增长,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当地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生物质能项目具有分布式的特点,因此可以解决就业覆盖的范围广,涉及的人群多。
据测算,按年约 5400 万吨农林业废弃物计算,每年支付给农民的燃料收购款约 150 亿元,帮助了约 20 万户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大规模的发展生物质能可以有力的促进就业,改善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有利于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欧盟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生物质能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高达46.8%。
2、强化生物质在实现碳中和路径的战略地位
发展生物质能源为发展战略,一方面可以增加无碳能源时代能源供应零,另一方面能通过多种形态的能源供应形式丰富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提高能源转型新形势下能源系统保障安全的能力。发展生物基材料是替代石化原料的必由之路,也是抢占材料领域竞争优势制高点的关键点。
为此,应着力培育有潜力的新型生物质资源,从生物质原料端降低成本,提高长期困扰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原料成本高的瓶颈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生物质基材料研发,替代对石化原材料的高度依赖,从而寻找生物质材料更高的价值点,提高生物质材料转换的经济性。此外,还要整合产学研用力量和资源,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还建议统一全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将生物质能各个领域全面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拓宽绿色金融服务对象,从大企业、大集团逐步扩大到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丰富绿色服务提供商,将绿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逐步渗透到地方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支持地方和农民参与生物质能各个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