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如果要问哪种下一代储能技术最受追捧,答案非钠离子电池莫属。
钠离子电池的热度始于2021年7月,彼时锂电龙头宁德时代宣布将在2023年构建起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并实现产业化。宁王加持,一时之间将钠离子电池由实验室的襁褓推向了产业化的前沿。
2022年,碳酸锂价格的一路飙升,为“不依赖锂资源”的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注入了一剂更为强劲的催化剂。
2023年,中科海钠率先打响了钠电池产品的第一枪。
2023年钠电池产业化元年能否真的如约而至,值得期待,也更需理性看待。开年伊始,碳酸锂价格已然有了掉头下降之势;钠离子电池也依然需要沿着“建产线、产能爬坡、实现稳定量产“这个不变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行。
中科海钠圆柱、方形钠离子电池下线,
装配江淮思皓
近日在 “第二届钠电产业研讨会”上,中科海钠发布了12Ah圆柱、80Ah方形及240Ah方形三款电芯产品。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表示,2022年公司分别于山西太原及安徽阜阳建成钠离子电池千吨级正负极材料和GWh电芯生产线,已朝产业化迈进。此外,去年年底,中科海钠还与江苏天鹏电源签署了关于“圆柱钠离子电池联合开发、量产、应用推广和迭代开发”的《战略合作协议》。
产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除发布新品外,中科海钠与思皓新能源联合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
根据中科海钠现场提供的宣传资料,EX10花仙子(钠电版)电池包和整车参数如下表所示。
产业链准备好了吗?
低廉的原材料成本是钠离子电池降本的核心优势,但在产业链和生产体系尚未健全之前,钠电池的成本与锂电池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四大关键原材料的何时能稳定量产并在电芯端实现良好的性能表现,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时间表。
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观察,进入2023年,钠离子电池产业关键原材料也正在加速进入中试阶段,多家企业宣布已实现吨级供货。这其中既包括了容百科技、贝特瑞、多氟多等一线锂电产业链企业,也有钠创新能源、启钠新能源等创业企业,更有从化工、材料等领域而来的跨界选手。详见:2022储能盘点:跨界新型储能技术,图一时之利还是谋长久之计?
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广泛存在着氧化物、普鲁士蓝/白、聚阴离子等三种技术路线,三种路线各有所长。负极材料目前以硬碳为主,硬碳前驱体中生物质前驱体因来源广泛、性价比高成为主流前驱体路线,但筛选合适前驱体和稳定批量供应的难度相对较大。
目前无论从成本、能量密度,还是从循环寿命上看,钠离子电芯与已经商业化磷酸铁锂电芯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2023年是否会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