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过去了三分之一,有几件事是明确的了:疫情暂告结束、TOPCon已成定局、储能是对的但不能仓促的事,尺寸分久必合;有几件事是不清晰的:AI到底会以什么形态来行业搅局?火电的退坡和储能的尴尬如何破局?一体化和跨界大激战,谁更焦虑?
“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新对手出来。”这或许是很多行业的从业者,以及关注光伏领域最新动向的群体最直观的感受。美的、五粮液、格力、碧桂园,各种“不务正业”跨界大牛们竞相投入的背后,究竟是被进步或某种焦虑驱使?也许两者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共识是:不做点和光伏搭界的,极有可能被时代抛弃,或者先被市场抛弃。正如若干年前我曾说过的“未来的企业都将首先是个能源企业,光伏会成为你节能减排的一部分,你经营业务的一部分,你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那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先发优势?永远比对手以更快速度进步和颠覆,那就有先发优势。
基于TOPCon的产业链大模型已经形成,头部企业竞相建造TOPCon通用“底座”的内核。第一批客户做的N/P比较电站数据的相继出炉,让他们先尝到了甜头,而原本对N型持谨慎态度的,也正在尽力将项目转向N型。对于带出TOPCon这条跑道的晶科,如何持续领跑,提高使用自家N型的比重,已经在内部拉响“红色警报”。具体到客户,则需要更直接的解决方案、更易接受的成本、同行中最有竞争力和性价比的效率,这些将最终汇集在垂直领域落地的交付。适度的焦虑是必要的。
再谈谈储能。储能,对于晶科整个业务来说是一个增长的扩大器。“光伏+储能”是最接近“刚需”,触及更广泛的群体,能撬动更广阔的商业化空间。”储能系统的核心是电芯、温控、智能化。电芯是爆发力,温控决定安全和持久力,智能化是随跑补给,早发现早纠错早解决。磷酸铁锂电芯工艺和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成本波动就取决于原材料供应的波动;而储能的温控技术和智能水平目前还千差万别,这两项又是决定储能的安全性和LCOE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储能的终局决战将在于这两个维度上。
相比于货真价实的对手,我们尚且有备而战,而虚拟的对手,焦虑来得更实际。接下来怎么打,和谁打,我还在台上吗?它强过你的不仅仅是体力、脑力、记忆力、逻辑力、学习力,甚至情商、不要脸和不需要论功行赏。它可替代的是所有的岗位、核心能力的空心化是对所有的企业,它会扮猪吃老虎,最初以人畜无害的ChatGPT形式,以一个聪明的聊天者人设出现,之后再强大到不受控制、无法无天、自行自止,因为它也有它的生命和人生观。
又是一年SNEC,我知道你很难,和我一样;你也焦虑,和我一样,那就来晶科场子,喝两杯,吼一嗓,“怕什么,打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