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洛阳市伊滨区司马光路与汉魏大道交叉口西南处,宁德时代投资的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内吊车林立,叉车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从开始对接到正式签约仅用时100天,从签约到开工不到100天,刷新了项目推进的‘洛阳速度’。目前基地主体和配套工程均按照预定节点快速推进,其中一期第一栋厂房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建成试运行。” 中州时代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按照“灯塔工厂”标准投资建设,一期投资140亿元,规划年产能60吉瓦时,整体项目将在5年内建成。
项目快速上马的背后,是洛阳凝心聚力、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的决心。
“以中州时代生产基地为龙头,重点引进电池结构件、隔膜、锂电装备、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等上下游企业,打造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两千亿产业集群。”在近日召开的“2023中国洛阳新能源伊滨峰会”上,洛阳市市长徐衣显指出,近年来,洛阳把发展新能源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已初步形成以光伏为主,光热、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洛阳正着力打造锂离子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两大核心板块,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洛阳市是一座历史古都,也是一座工业老城,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批汽车变速箱等,都从这里诞生。良好的工业基础,让洛阳发展新能源产业独具优势。洛阳市商务局局长祖良军介绍,电池制造方面,洛阳汇聚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明星企业,具备6吉瓦时动力及储能电池年产能,建立了从负极材料、电解液、铝箔到连接器的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尤其在负极材料方面,具有3000吨石墨负极材料、1500吨硅基负极材料生产能力,可配套10吉瓦时动力电池。电解液方面,具有2万吨电解液供应能力;到2025年底,还将进一步提升至12万吨产能,可配套120吉瓦时动力电池。
不止洛阳,四川宜宾、福建宁德、江西宜春、江西新余、山东枣庄等地,都在努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电池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我国电池产能2025年将达到10亿千瓦时,5年内提升10倍。未来电池年需求还将达到30亿千瓦时。”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卢兰光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续航里程和高低温环境下性能仍是行业有待突破的短板,而全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重量/体积能量密度高、温度适应性好的优点,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动力电池。他预计,2027年或是固态产业化发展元年,2030年左右将开始全面进入市场,达到50—100吉瓦时规模化出货。
发展“风口”产业,必须加快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系。去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牵头,联合18家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组建了龙门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将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领域的战略性前沿基础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研发,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助推科研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商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