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在成都开幕。本次大会以“深化改革增动能,扩大开放促发展”为主题,邀请匈牙利、老挝为主宾国,浙江省、青海省为主宾省,搭建起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运达股份受邀参展,从氢氨醇领域的系统化布局出发,全面展示公司从新能源生产、储运到终端消纳的闭环体系。
展会期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四川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四川省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浙江省副省长李岩益莅临运达股份展厅参观指导,运达股份副总经理陈坚钢陪同参观。李岩益对运达股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强调运达股份要坚定行业龙头地位,持续扩大影响力,不断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突破引领海洋能源开发
在展台核心区域,运达股份重点展示了海洋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WD200-62500S和WD225-90000S抗台风电机组模型与10MW至18MW漂浮式机组组成“深蓝场”矩阵,其中抗台风机组采用模块化复合基础技术,发电稳定性提升35%;漂浮式机组则通过“一机一储”设计,保障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供应并满足调频需求。此外,内陆展区通过光伏与风电多能互补沙盘,呈现荒漠戈壁超大型风电机组高效利用、村镇多元化塔架方案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彰显公司因地制宜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技术实力。
智慧储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运达股份推出智能电池储能系统(BESS),通过动态削峰填谷优化用电成本,增强电网稳定性。展区交互屏实时演示系统调控流程,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公司同步完善风电产业链布局,强化叶片、塔筒等核心部件制造能力,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智慧链”技术的应用,为构建低碳化、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绿色循环模式破解消纳难题
针对新能源消纳痛点,运达股份提出“绿循环”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式消纳模式及独立储能电站,为高耗能企业提供稳定绿电供应。展会上,河北邯郸20万吨生物质甲醇项目成为焦点——该项目以秸秆为原料,结合绿氢技术生产国际标准船用燃料,预计2026年投产。此外,与吉利集团合作的50万吨二氧化碳制甲醇项目,通过风光发电制氢实现年消纳75万吨二氧化碳,2030年投产后可支撑5000辆甲醇商用车运营。这些实践打通了“绿电-绿氢-绿色燃料”全产业链,开创了碳捕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以本次西博会为契机,运达股份将持续深化“深耕西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发展路径,通过国际展会强化品牌影响力,通过西部深耕夯实供应链韧性,通过开放合作共享绿色能源红利,为全球“双碳”目标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