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大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示精神及国家能源局《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要求,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加快开发地热、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和利用储热储能技术,科学构建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多能融合的油气生产体系,探索形成多能互补、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实现油气产业与新能源业务协同高质量发展,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单位定于2024年6月25日-27日在西安市召开“中国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大会暨新技术成果展”。
大会将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能源、国家管网、延长石油等单位主管领导和油气、新能源领域专家,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知名教授,重点围绕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方法、政策标准、技术装备开发和实践等,以技术研讨、专题报告和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深入交流,助力提升我国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科技水平,进一步夯实我国油气行业乃至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基础。欢迎全国各能源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及相关单位领导、专家与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
一会议主题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三大会主要内容
本届大会主要围绕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方法、政策标准、技术装备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专题、多形式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大会内容
01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与中国能源转型战略;
02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绿色低碳及能源转型发展现状与战略;
03油气田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技术,低风速风电技术,油气田电力运维和智能微电网技术及应用;
04油气田油气与太阳能同步开发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及其效果,太阳能聚光集热及储热技术;
05油气田地热等清洁热力高效加热、集热、换热、储热技术和应用;
06海上风电开发替代分散式燃气或燃油发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技术;
07依托岸电保障,实施油气产业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技术。海上风电孤网直供电替代技术;
08漂浮式风电深远海油气平台输送绿色电力技术;
09储能调峰调频、应急备用、容量支撑等促进储能在电源侧、油气勘探开发用户侧多场景新型储能及应用技术;
10陆上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天然气调峰电站系统调节技术;
11氢能开发、储运、利用技术与应用模式;
12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全链条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应用技术与发展趋势;
13盆地及油气区其他矿产综合勘探开发与利用技术;
14油气田与新能源融合新技术与新装备,以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路径与应用案例;
15低碳或零碳绿色油气田示范建设技术;
16油气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17油气企业碳核算、碳减排方法学开发与碳资产管理。
油气与新能源技术与成果展示
四参加人员范围
诚邀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和专家,各油(气)田公司、新能源公司、工程技术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领导、专家及相关处室负责人与业务骨干,高等院校领导与研究人员,国内外知名油服单位及新技术、新装备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
五论文征集
投稿论文内容要紧扣会议专题,代表我国及全球当前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最新技术成果和水平,能反映国内外油气与新能源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投稿论文未在国内外正式刊物或其它会议上发表且不要涉密。
(一)论文收录
1. 对按时提交符合要求的论文,收录入会议论文集(电子版)进行书面交流;
2. 优选高水平论文在大会上进行报告发言;
3. 选用代表性论文以展板形式交流;
4. 优选高质量论文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论文集。
(二)论文格式
正文要求:Word编排;论文书写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500字以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论文首页下方加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毕业学校和毕业日期、获得学位、从事学科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
(三)论文提交时间与地址
征文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5日;论文请发送到:shiyouxuehui@cps.org.cn;查询联系人及电话:李 斌 010-62062532。
六媒体支持
七文末福利
2024年5月30日前在朋友圈分享本条推文 (设置成公开),集满80个赞或者转发6个油气行业微信群,并截图发给组委会工作人员 (微信号:D46004013),将获得大会论文集一本。
八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斌 王蕊 王哲 范文增 黄凌
电 话:010-83836619、010-83836639
传 真:010-62061012
邮 箱:zgsyxh01@cp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