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线以物理法回收处理技术为核心工艺,年处理产能50兆瓦,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线负责人田惠林介绍,产线每年可处理废弃组件约合18万片,总计4400吨,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近3万吨,相当于种植树木约500万棵。
国家高度重视退役光伏回收及循环利用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与退役规模有效匹配,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
权威预测,2025年光伏组件将进入大规模退役期,到2030年,我国退役光伏累计量将达到440万吨。“2010年起我们便在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田惠林表示,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和论证后,形成了合理可行的回收处理技术及工艺路线,并搭建了光伏组件实验室回收处理研究平台。同时,积极联合零碳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共同申报诸多科研项目及示范应用,为行业的技术突破开辟了新路径。
在刚刚结束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年会上,隆重举行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法 物理法》国家标准发布仪式,这是首个物理法组件回收领域方法类国家标准,详细界定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的流程、设备要求、质量评价标准等关键内容。
“标准编制过程历时3年,实现光伏组件回收处理的各关键环节全面覆盖,并开创了光伏回收领域方法类标准的先河。”田惠林介绍,标准为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回收企业以及相关监管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标准依据,有利于推动光伏产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
据悉,依托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四大国家级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物理法晶硅光伏组件环保处理成套工艺技术及关键装备”项目、工信部“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申请国家专利30项;主持、参与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等5项;为《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法 物理法》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保障。
“之所以选择英辰新能源产业园区作为回收产线的落户地,主要是基于其在光伏行业的历史积淀和创新能力。”田惠林表示。据介绍,英辰新能源深耕产业三十余年,不仅积淀了丰富的技术资源与实战经验,“双碳”目标下,更是致力于推动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
英辰新能源以“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为发展愿景,通过构建涵盖“绿色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管理+云化智能运维+虚拟电厂+碳资产管理”的绿色低碳核心技术和全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数据统计,英辰新能源在全球累计提供超30吉瓦的高效光伏产品,开发建设超过10吉瓦的光伏电站,服务超120万平方米的光伏绿色建筑,提供超13吉瓦智慧运维服务,可提供80余项光伏+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光伏回收产业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光伏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还将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未来,随着政策的引导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产业的不断升级,我们有理由相信,光伏回收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