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会展 » 新能源会展回顾 » 正文

2006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

日期:2006-10-20    来源: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组委会  作者: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组委会

国际新能源网

2006
10/20
10: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 组委会 长城世界 可再生能源 论坛组委会

前 言
   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在新世纪中,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改变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政府确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巨大商机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此论坛的组织者,我们力求使“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成为一个永久性的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每年相聚、交流、表达对未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观点的高层次的对话平台,成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合作的桥梁。
   我们热切地希望得到更多组织、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关注中国,关注北京,关注2006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

时间: 2006年10月24日-27日
地点: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指导单位: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国家科技部
欧盟委员会(I)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主办单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
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会
美国可再生能源理事会
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
网 址: http://www.gwref.org/
论坛主题  
  1.可再生能源技术,现状,研发趋势;
1.1 总体评估与战略;
1.2 水利发电;
1.3 地热发电/供暖;
1.4 风能;
1.5 生物质能;
1.6 太阳能热利用;
1.7 光伏;
1.8 互补系统及其他;
2.市场:现状和发展战略;
2.1 可再生能源市场评估:全球市场、各国市场及地方市场;
2.2 农业生物质;残余物与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2.3 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2.4 分布式供电;
2.5 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太阳能建筑;建筑用太阳能产品;
2.6 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
2.7 特殊工业需求;
3.政策
3.1 法规:各国成功经验;
3.2 国际合作:政府间合作;机构合作;
3.3 可再生能源助力实现千年目标、消除贫困;
3.4 相关团体与协会的作用;
4.经济金融
4.1 可再生能源成本走向及经济趋势;
4.2 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融投资;
4.3 中国可再生能源融资;
4.4 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
5.实施
5.1 全球市场私有部分:工商、金融、贸易、认证;
5.2 信息时代的沟通;
5.3 能力建设;
5.4 社会影响:两性平等、消除贫困;
5.5 中国实施情况;

参展范围  
  1.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力发电设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风力发 电机组风轮叶片、变速箱、各种轴类、轴承、润滑剂、刹车系统、风-电转换器、控制设备及系统、测试设备及系统、监控系统、升降系统、风力测试系统、风力柴油机系统、风力提水系统。
2.光伏系统及产品:各类太阳电池及原材料;各类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系统及输配电器材、设备安装及配件等;各类光伏模块、组件及生产设备、电池板切割机等;各类光伏转换辅助设备:蓄电池、充电器、控制器、逆变器、燃料电池等;各类光伏发电应用系统及设备:风-光-柴-蓄互补电站系统、光伏海水淡化系统、太阳能水泵滴灌工程、太阳能电动车、光伏制氢系统、光伏户用系统、光伏水泵、直流灯具、取暖系统、制冷系统、照明系统等;光伏发电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光伏发电系统检测设备。
3.太阳能热能利用系统和产品:各类太阳集热器与热水器及其系统、以及系统所用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产品;太阳能外墙及屋顶组件、测量及控制系统、太阳能系统控制软件;太阳能保温材料、太阳能互补自控装置、控装仪、太阳能专用板材、板芯等太阳能新产品新技术;各类太阳灶、太阳房等太阳能热利用工程。
4.氢的制备工程与技术、氢能利用工程与技术、氢储存及材料工程与技术、加氢站、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能安全工程与技术、氢能监测与控制工程等。
5.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技术与设备:沼气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液化工程;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天然气液化与替代燃料产品等。
6.小型水力发电技术与设备、材料与配件。
7.各类潮汐能、潮流能、泼浪能、温差能的利用技术和设备:潮汐电站、波力发电等其它海洋能应用系统、技术和设备。
8.地热能的开发及综合利用系统:地热制冷系统、地热养殖系统、保健系统、高温潜水电泵等技术和设备以及检测控制系统
9.垃圾综合利用及发电/供热技术与设备。
10.节能家电(空调、冰箱、高效节能风机、水泵)、建筑节能、节电技术及产品等。
11.其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和技术。
12.法律及保险业咨询服务。
联系电话  
  有关论文提交及大会日程信息,请联系:
大会秘书处
联系人: 赵岩崴 王艳 郑计 蔡丰波
地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8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内13号楼301室
邮编:100013
Tel:+8610-64228218/19
Fax:+8610-64228215
Email:information@gwref.org; papers@gwref.org

有关大会注册、展览、边会及其他信息,请联系:
CISSCT
联系人:甄英俊 朱婷婷
地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710室
邮编:100081
Tel:+8610-62180145
Fax:+8610-62180142
Email:registrar@gwref.org; zhenyj@public.bta.net.cn

网 址: http://www.gwref.org/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