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即将举行的第68届全国电子展上将展开一场关于“绿色采购、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服务”的主题讨论。同期举行的“2006环渤海地区电子周”(BEW)也期望能够通过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探寻到一条经济、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这意味着,电子制造业即将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绿色”将成竞争力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废弃物成为主要的固体废物来源之一,小到电池,大到各种废旧电脑、电子通信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子垃圾正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由于电子产品是由各种材料和元件组成的复杂混合体,其中含有许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一粒纽扣电池泄漏后,就可能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而我国每年生产的14亿只电池中,回收利用的不足1%。电视、空调、手机、音响、电脑等电子产品,含铅、镉、汞、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PBB、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等多种有毒有害材料,一旦进入土壤将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对此,不少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解决类似的环境问题。2006年7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它将铅、镉、汞、六价铬、PBDE和PBB列为有害物质予以禁用。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欧盟新环保指令和报废指令的发布与实行,今后中国向欧盟出口各类机电产品的中国生产企业都将额外承担高额的电子垃圾处理费用,这将影响到我国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无论从自身环境保护、降低资源消耗,还是从经济发展考虑,我国企业都应当从生产源头入手,建立“绿色制造”机制,形成一条集环保、经济于一体的绿色生产链。
营造经济与环境的和谐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出发,“绿色”概念在给制造企业带来新的贸易和技术壁垒的同时也创造新的机会。面对“绿色”逐渐成为商品市场的需求主流,全球的制造厂商纷纷加大“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欧盟RoHS指令的实施,无铅化成为制造业不可回避的现实,其中焊料是推行无铅化的难点之一。传统的Sn-Pb(锡铅)焊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一直受到人们的重用,现已成为电子组装焊接中的主要焊接材料,但相对也加重了铅污染。随着限制使用甚至禁止使用有铅焊料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推行无铅化制造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尤其是作为上游的基础电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改变企业形象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实现无铅化是中国电子制造产业与国际化接轨的一条必由之路。一个快速有效的途径是,与国外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技术,加快无铅制造的转型。
对此,为改变传统资源消耗模式,助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双赢,在11月举行的第68届全国电子展期间将展开一场关于“绿色采购、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服务”的主题讨论。届时,来自全球的电子信息行业专家、学者和知名跨国公司的采购负责人,将与参会者一道分享他们的成功案例和管理经验,共同探讨电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同期举行的“2006环渤海地区电子周”(BEW)展会作为目前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展会,将为参展商提供从元器件到制造设备的全套生产解决方案。与贴装、焊接、测试和PCB相关的技术会议将贯穿整个展期。届时,来自LG、NOKIA、联想、三星、海尔等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科技与立法:绿色革命之声
目前市场上“绿色产品”的比例大约为5%-10%,再过10年,所有产品都将进入绿色设计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并形成从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到绿色服务的绿色产业链。
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在市场上有所表现,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汽车、绿色电视、太阳能电池等越来越多贴着绿色标签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一股“绿色浪潮”席卷全球。这表明制造业为实现和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机制,借以夺取市场先机。
为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同时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我国将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这是一部针对欧盟RoHS指令而制定国内电子环保法案,它对我国电子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这将对电子企业以“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获得国际竞争力及健康发展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